细菌分类与鉴定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生物分类的二种基本原则:;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3)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如不同血清型、噬菌型等);二、细菌的命名;属名重复出现,可缩写
如:E.coli (大肠杆菌);
S.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
Salmonella sp.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若干菌株Salmonella spp.
亚种用subsp.(正体)表示
Pasteurella multocida subsp. septica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细菌分类命名权威杂志: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IJSEM);二、 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1923年以来已出至第九版(1994);
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设立35个群,将古细菌部改编为5个群,全书描写了约500个属。
划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
第二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真细菌
第三类 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第四类 古细菌 ;(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四、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五、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形态学特征;一、形态学特征;二、生理生化特征;1、 API 细菌数值鉴定系统
2、 Enterotube 系统
3、 Biolog 全自动或手动细菌鉴定系统 ;1、 API 细菌数值鉴定系统;2、Enterotube 系统;3、Biolog全自动或手动细菌鉴定系统 ;分子生物学指标;1. DNA的碱基组成(G+Cmol%); 每个生物种都有特定的GC%范围,因此 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细菌的GC%范围为25--75%,变化范围最大,因此更适合于细菌的分类鉴定。; GC%测定主要用于对表型特征难区分的细菌
作出鉴定,并可检验表型特征分类的合理性,
从分子水平上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 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G+C含量差别应在4~5%以下;同属不同种的差别应低于10~15%;
G+C含量已经作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它对于种、属甚至科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2. 核酸的分子杂交;3. 生物信息学分析;4、16S rRNA和系统发育树;(2). 特征序列或序列印记(signature sequence);(3) 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5、其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