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片机课程设计实验单片机间串行通信.doc

发布:2019-09-13约9.98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单片机间串行通信原理 专业班级 :201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 罗滨志 学 号 :120802010051 成 绩 : 2014 年12 月 27日 目 录 TOC \o 1-3 \h \u 19057 摘 要 1 1033 1 设计任务 1 27335 1.1 功能要求 2 7788 1.2 总体方案及工作原理 2 25813 2 系统硬件设计 2 18979 2.1 器件选择 2 3417 2.1.1主要器件的型号 2 31239 2.1.2 AT89C51 3 8703 2.1.3键盘输入电路 5 27968 2.1.4晶振电路方案 6 23147 2.1.5数码管显示 6 7378 2.1.6复位电路方案 6 5082 2.2 硬件原理图 7 8249 3 系统软件设计 8 25124 3.1基本原理 8 29948 3.2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 8 18841 3.3 按键程序设计 9 8067 3.3.1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10 28914 3.3.2 显示程序设计: 10 22477 3.4软件清单 10 22477 3.4.1发送端程序 10 22477 3.4.2接收端程序 13 4实验步骤 14 4.1实验程序调试 14 4.1.1发送端程序调试 14 4.1.2接收端程序调试 15 4.2实验仿真 16 21428 5设计总结 17 24384 6参考文献: 17 摘 要 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应用很广、发展很快。而AT89C51单片机是各单片机中最为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本设计是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中AT89C51所设计的一种具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可以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点对点串行通信,主从通信以及上,下位机互相通信等。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原理,以单片机芯片AT89C51作为核心控制器,由单片机与键盘控制数码管的显示,修改设置LED显示由按键开关控制,通过硬件电路制作以及软件程序的编制,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的单片机间串行通信。 关键词:单片机 AT89C51 串行通信 1 设计任务 单片机间串行通信,是工业自动化、智能终端、通信管理等领域传统且重要的通讯手段。 此次设计单片机串行通信,就是为了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本次课程设计通过理论设计和实物制作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发电子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功能要求 设计一个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点对点串行通信的应用电路,要求按下发送端单片机键盘上的按钮,该键的键号通过串行异步通信传送到接收端单片机中,并在LED上显示出来,其晶振频率为6MHZ。 1.2 总体方案及工作原理 本设计2个相同单片机之间通过串口进行通信,通过按键输入要发送的数据,该数据为数字,并可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设置完后通过串口通信发送给另一个单片机,另一个单片机接收到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2个单片机可以互相发送数据,通过2个单片机系统的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可以判断串口通信发送的数据的正确性。系统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本设计主要由按键输入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和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2个单片机的电路图完全相同,实现的功能也相同,所以本文只介绍其中一块单片机电路的设计方法和串口通信的原理。 整个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在正常的供电状态下,首先利用发送端单片机读入键盘输入的数据,在将读入的数据传送到接收端,由单片机将所需要显示的数据送到LED显示器的输入口,当有键按下时则进入相应的按键调整状态,进行按键调整。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器件选择 2.1.1主要器件的型号 元件名称 数量 AT89C51芯片 2 7SEG-MPX2-CA数码管 1 6MHZ晶振(CRYSTAL) 1 10uF电解电容(CAP-ELEC) 1 30pF普通电容(CAP) 2 74LS06六驱动器 2 200R电阻(RES) 2 10K电阻(RES) 1 5.1K电阻(RES) 4 按钮(BUTTON) 16 BUS 2 2.1.2 AT89C51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