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与校准2012年5月21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量技术法规 (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应当通过校准、比对等方式,将量值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配套的计量设备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 又如JJF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4.1.2条计量标准的溯源性 也同样表示计量标准经检定合格或校准来保证其溯源性 .而在之前的计量技术规范中只承认检定具有溯源性。如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4.1条的 1)“选用的计量标准,满足检定规程的要求,具有有效检定证书。” 而没有采用校准证书。 在最近实施的JJF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更是明确了计量溯源性与校准的关系。 计量器具按管理性质分类表 三、证书、报告常见错误分析及处理 1.测量结果数据从原始记录转移到证书、报告时发生错 漏;用计算机打印证书、报告时,拷贝上一次证书、报 告改成下一次证书、报告时,该修改的信息没有修改; 法定计量单位不符合规定的使用规则等。 措施: 对这一类错误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打印证书、 报告时只可以拷贝空白的证书模板,不得拷贝原有数 据。并通过加强证书的的审核来避免,核验人员必须尽 到责任,授权签字人也要把好审核最后一关,加强对法 定计量单位使用规则的学习,特别注意符号字母的大小 写,量的符号为斜体,计量单位符号为正体。 2. 证书、报告的项目未满足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要求;未经批准和客户同意减少了检定、校准、检测项目;结论不明确;有准确度等级的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结论只写“合格”,未指明符合几等几级等。 措施: 这样的证书、报告错误要认真分析,必要时需做补充实验,或整个实验重做。对这一类错误应通过加强对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的学习理解,和增强执行规程、规范的意识来消除。 3. 证书、报告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不规范,未指明是什么参数的什么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信息不全,测量结果与其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不合适等。 措施: 对这一类错误,要通过加强对学习理解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并认真贯彻来解决。 3. 当测量不确定度在整个测量范围差异不大时,可取整个范围内最大值。有明显差异或有变化规律时,应以函数形式或分段给出,或每个校准点都给出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 4. 当被校准对象为计量标准器具,且测量结果可能值接近正态分布时,校准证书应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p和置信水平p,以及有效自由度veff的值。如果不估算自由度直接取k值,应同时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和包含因子k的值。 5. 校准证书中的扩展不确定度只保留1位或2位有效数字。保留末尾有效数字后面一位非零数字的舍入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只入不舍。 6. 测量结果与其扩展不确定度的修约间隔应相同,测量结果应与扩展不确定度的末位对其。 第八章、计量校准规范的编写一、计量校准规范编写的一般原则和表述要求 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基本原则: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适用范围应按照校准实际需要规定,力求完整; 3.充分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和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 校准规范表述的基本要求: 1.文字表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确切、 叙述清楚、不致产生不同理解; 2.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统一。 3.按照国家规定表述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量 的名称和符号、计量名词、术语及缩略语、技 术制图、图形符号、尺寸和公差的标准等; 4.公式、图样、表格、数据应准确无误; 5.与相关规程有关内容表述应协调一致,不能 矛盾。 二、计量校准规范的主要内容 1.封面; 10.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2.扉页; 11.校准结果; 3.目录; 12.校准时间间隔; 4.范围; 13.附录; 5.引用文献; 14.附加说明; 6.术语和计量单位; 7.概述; 8.计量特性; 9.校准条件; 三、计量校准规范的制定、修订 计量校准规范按我国目前的管理形式,即有: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和各类实验室校准规范 开展校准如无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应尽可能使 用公开发布的,如国际的或国家的标准或技术规 范,或参考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 校准实验室应将所选用的方法通知顾客。 各类实验室编写的计量校准规范,应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