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方案解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本工程工程概况 1
1.2工程地质情况 1
1.3工程平面布置 5
1.4主要参建单位 6
第二章 编制依据 7
第三章 施工计划 8
3.1施工进度计划 8
3.2材料与设备计划 8
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9
4.1强夯施工参数 9
4.2施工准备 9
4.3基本规定 9
4.4施工方案 9
4.5强夯方法 11
4.6操作工艺 11
4.7成品保护? 11
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2
5.1施工安全环保措施 12
5.2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13
5.3冬季施工措施 13
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 15
6.1劳动力准备 15
第七章 计算书 16
7.1有效加固深度 16
7.2强夯影响范围 16
工程概况
1.1本工程工程概况
乌鲁木齐市xxxxxxx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燕儿窝路东侧、赛马场路北侧、三屯碑水库西南方向的丘陵上。由于人为活动的原因,山头基本被削平,沟谷被建筑垃圾填埋。停车场东侧为居民区,西侧为乌鲁木齐市社会职业中等专科学校和市民国防教育基地,南端为一片湿地,北侧为垃圾填埋场。停车场位于剥蚀丘陵区,地形略有起伏,地势北高东低、地面标高一般在951.00~972.00m之间。停车场工法主要采用明挖放坡法施工,场站设计路面标高为954.00m,路堑最大边坡高度为21m。土石方工程总计121.2万m3,其中杂填土共计76.4万m3,Ⅴ级岩石共计44.8万m3。
图1.1 本工程平面位置图
1.2工程地质情况
1.2.1河流水文
场地内南侧湿地有地表水自东向西漫流,宽度约170m,深0-0.5m,水源主要为红雁池水库和电厂排水,其次为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勘测期间水面标高为952-953m。场地东北方向600米处为“三屯碑水库”,据调查了解水库为1964-1965年修建,后期经过多次维修整治。目前三屯碑水库坝顶高程938.72m,水面面积约21.1万m2,其补给来源为地下径流及红雁池水库水。因年代久远,未收集到相关资料。
1.2.2气象概况
乌鲁木齐地处北半球亚热带的欧亚大陆腹地,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以气候干燥,降雨量小,冰冻期长,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多风,夏季短促而炎热,冬季漫长且严寒为其主要特征。
1.2.3地层岩性
根据成因和勘察测试,场地内主要地层由冲、洪积形成的第四系全新统粉质黏土、粉土、砾砂、圆砾和角度不整合下伏的三叠系泥岩、砂岩、砾岩构成。第四系地层厚度差异较大,沉积紊乱,岩性分布纵、横向变化均较大;三叠系基岩面起伏较大。场地地表普遍分布厚度不均的人工填土。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
广泛覆盖于地表,为人类活动所致,主要为道路和建筑周边回填土。
(1)1-1杂填土
灰黄色、灰色,稍密,稍湿-很湿,以圆砾、卵石为主,含有大量建筑垃圾、碎石块、植物根系等。分布于地表,不均匀,厚度差异大,由南向北逐渐增大,东西两侧薄,中间厚,层厚1-25m。
2、第四系全新统(Q4al+pl)
(1)2-3粉质黏土
灰褐色,青灰色,含有机质4.6-6.1%,软塑-硬塑,土质不均匀。主要分布于杂填土与基岩之间,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东西两侧薄,中间厚,层厚不均,一般为2.5-6.5m。
(2)2-4粉土
灰黄色、青灰色,稍密-中密,湿-很湿,土质不均匀,大部分含砾石5%-20%。主要分布于杂填土与基岩之间,层厚不均,一般为2.5-11.4 m。
(3)2-8砾砂
灰黄色。颗粒较均匀,含粉黏粒较多。成分灰岩、砂岩等。粒径2-20mm约占30%、大于20mm约占5%。中密,稍湿。仅揭露于Z-63-5,层厚约2.6m。
(4)2-9圆砾
灰色,呈次圆状、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砂岩,微风化状。粒径组成:一般大于20mm占10%-25%,20-2mm占50%-70%,以粉黏粒充填为主,中密,饱和。仅揭露于Z-56,层厚约1.2m。
3、三叠系上统(T3)
根据现场勘探以及收集资料,本区间基岩主要由三叠系泥岩、砂岩及砾岩组成,岩层产状:N25°-40°E/23°-32°S,岩体类型呈层状结构,砂岩、泥岩及砾岩呈互层状分布,节理裂隙较为发育。主要发育两组节理,J1:N30°E/80°N,平直、微张,间距5-30cm,延伸0.5-1m;J2:N55°W/85°S,平直、微张,间距30-100cm,延伸2-5m。
(1)7-1-1全风化泥岩:灰黄色,岩芯多呈角砾状、碎块状,手掰易碎。可基本上辨别母岩结构。
(2)7-1-2强风化泥岩:灰褐色,泥质结构,局部夹粉细砂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填充物为粉黏粒。岩芯多呈碎块状及饼状,锤击易碎。
(3)7-1-3中等风化泥岩:灰黑色,少量节理裂隙。岩芯多呈短柱状,锤击不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