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事故的类型与预防Convertor..doc

发布:2016-12-16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事故的类型及预防 学习要点 1、事故、工伤事故 2、工伤事故的条件 3、伤亡事故的分类 4、经济损失的计算 第一节 事故的定义、性质及范畴 一、事故的定义 事故(Accident)是指个人或集体在时间的进程中,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为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Event)。 伤亡事故(Casualty)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然不在本岗位,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完全,管理不善所引发的人身伤害*[轻伤(Minor injured)、重伤(Seriously injured)、死亡(Death)]和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事故。 工伤事故(Occupational injury)工伤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和个人雇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损害。 【构成条件】 [时间]须是工作时间发生的 [地点]须发生在企业 [人物]须是企业雇佣的职工,外部人员不算 [事件]须是发生人身伤亡 [事件]须是执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法律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的责任转给工伤保险机构。 【工伤事故后果】(四种情况) 人物尽失 人失物在 伤亡事故 人在物失 机会成本的损失 一般事故 每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都对应有相当多的未遂事故,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一定后果,但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损失的事件。 二、事故的性质(三类) 责任事故:由于人的失误或失职造成的非预谋性事故 自然事故:是人力不可抗拒的非人为事故 人为故意事故:是有预谋的人为破坏事件 三、事故的范畴(两种) 所谓事故的范畴,是指根据事故的性质,对事故的现象进行一般性的划分。 伤亡事故:简称伤害,是个人或集体在行动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该能量作用于人体,致使人身体机能部分或全部地丧失(重伤、轻伤和死亡) 法律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司法部发布,2004年4月14日实施) 一般事故:指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轻微受伤,停工短暂,人的生理机能损伤不大的事故。 第二节 事故的类型及构成要素 一、事故的类型 按照事故的属性分(两大类) 生产事故:指人们在生产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非生产事故:是人们在非生产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按照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划分**(四类) 事故类型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事故 30人以上 100人以上 1亿元以上 重大事故 10人以上,30人以下 50人以上,100人以下 5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 较大事故 3人以上,10人以下 10人以上,50人以下 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 一般事故 3人以下 10人以下 1000万以下 按照事故类别分类(20类) 事故类别指伤害的原因类型 其他分类方法 按事故的性质分:技术性事故、安全性事故 按事故的责任分: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 按照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将成事故、已成事故 二、事故的构成要素 事故的构成要素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多重因素、若干事件的情况的集合。 第三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事故的基本特征 因果性(多因素,共同作用) 随机性(随机性遵循统计规律) 潜伏性(长时间未发生事故仍需提高警惕) 可预防性(工业系统是人造系统) 二、事故的原因分析(4M)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Man) 物的不安全状态 机器的不安全状态(Machinery)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Medium) 间接原因 管理缺陷(Management) 第四节 事故损失分析原理 一、事故经济损失计算的基本理论 (一)事故损失的定义 事故损失是指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与健康丧失、物质或财产毁坏、时间的损失及环境破坏等。事故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间接非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指事故或事件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指没有与事故或事件当时的、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生命、健康损失与环境破坏) 直接非经济损失指指事故或事件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如时间、精力的损失) 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事故或事件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因商誉损失、工效影响) (二)事故损失的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