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pptx

发布:2020-02-28约2.36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一、概述;二、病因及病理生理;1)慢传输型便秘(STC):结肠传输时间延长,进食后结肠高振幅推进性收缩减少,患者肠神经元及神经递质异常,其次还与结肠粘膜氯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有关(氯离子通道与跨上皮细胞膜的氯离子和液体转运有关) 。2)正常传输型便秘(NTC) :多见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和便秘相关。 3)排便障碍型便秘:在排便过程中腹肌、直肠、肛门括约肌和盆地肌肉不能有效地协调运动、直肠推进力不足,感觉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直肠排空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表现为排便费力、费时,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部分需手法辅助等。 4)混合型便秘:患者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的证据。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便秘鉴别诊断;2、功能性便秘诊断;3、功能性便秘的分型;4、严重程度的判断;三、肠道动力、肛门直肠功能监测;此外,慢性便秘患者常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建议早期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在经调节生活方式和经验治疗仍不能缓解便秘症状时,应特别注意对精神心理、睡眠状态和社会支持情况的评估,分析判断心理异常和便秘的因果关系。;四、治疗;1)膳食: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g,每日至少饮水15.-2L。 2)适当运动: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 3)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内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只有建立良好的牌匾习惯,才能真正完全解决便秘问题。 ;2、药物治疗;3、精神心理治疗 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的患者心理指导和认知治疗等,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睡眠对缓解便秘症状的重要性。必要时精神心理科专科治疗。 4、生物反馈 循证医学证实生物反馈是盆底肌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I级推荐,A级证据) 5、其他治疗方法:益生菌、针灸(改善STC患者的症状和焦虑抑郁状态)、按摩(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等。 6、手术治疗;五、特殊人群治疗原则;可引起便秘的药物: 解痉药、利尿剂、阿片类、含铝或钙的抗酸药、钙剂、铁剂、止泻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抗癫痫、钙拮抗剂;六、分级诊治; 慢性便秘 ①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更闷直肠指针、粪便常规、粪便潜血、>40岁、报警征象 (+) (—) 生物化学检查结肠镜 无效 经验治疗调整生活方式2-4周 无效 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 或结肠造影 认知治疗 慎用引起便秘的药物 ② 球囊逼出试验、心理评估 (—) (+) 病因治疗 正常 慢性传输型便秘 排便障碍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 便秘治疗 渗透性泻剂 溶积性泻剂 排便训练 溶积性泻剂 感觉功能调节 渗透性泻剂 生物反馈治疗 渗透性泻剂 促动力剂 促动力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