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沐浴在高效课堂的春风.doc

发布:2018-02-09约4.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报告 沐浴在高效课堂的春风里 ———— 县高效课堂推进会教师报告 来凤县民族小学 杨大芝 高效课堂,犹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似一剂良药唤醒在教育中前行的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那就是一切要从学生出发,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很荣幸成为了我们学校第一个开始课改的老师。从接收任务到今天,一年多的时间里,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累并收获着。下面我就我的心路历程和大家分享。 一、转变观念,接受高效课堂课改任务。 当高效课堂的春风吹进民族小学的校园时,我庆幸,我最先能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成为第一个践行者。当时,学校没有课改模式,没有导学案样本,只有在学校鼓动下的一番热情。我当时的心情很迷茫,对自己也持怀疑态度:从读书到教书几十年来,用的都是传统模式,我能改吗?无数次,手足无措的我望着满眼迷茫的学生都想到了放弃。但我想既然接受了任务,就得尽力去做好。如果守住原来的模式裹足不前,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对现代教育的一种犯罪,更违背自己的良心。于是我开始尝试课改。 二、转换角色,践行高效课堂研究。 从三月的第一周开始,高效课堂课改实验开始了。说实话,刚开始实施的课堂,别说高效,连低效都称不上,甚至是无效。一节课,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我更不知道怎样去把握课堂,整堂课就在吵吵嚷嚷中过去了,很多次,我都被学生气得站在教室外流泪。我上课进度也是非常缓慢,记得上4年级的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上了整整一个星期。想想怎么回事呢?我发现还是我的导学案有问题,导学案设计太复杂,导学性不强,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重新编写导学案,并且在导学案中注明学法指导,孩子们拿到修改后的导学案后知道怎么一步步预习了,我的课改终于走出了成功的一小步。 接下来,新的问题又暴露出来,小组建设不到位,实践中我发现小组建设不单纯的把几个学生分成一组就行了,重要的是小组中的任务分工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组长该怎么做,怎么组织小组成员,都得老师一点一点的教,我开始上课的时候,经常是演示给学生看,课堂中的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我都亲身给学生演示,假如我是组长,这时我怎么做;假如我是组员,我就这样做;我示范完后,再让学生照着我的示范做。所以,现在大家看到我们班学生汇报时显得井井有条,其实就是我这样一点点教出来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强,老师演示两遍后再遇到相同的问题,自然就会处理了。直到现在,上课时如果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我还是会停下来,亲身示范给学生该怎么组织语言,抓住哪些方面来说,慢慢的学习能力就训练起来了。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做到位也是老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我的做法是:第一,小组合作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而是根据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内容去进行合作探究。例如:我上课时,每一课都先布置学生预习,明确预习目的,就是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合作时由组长组织,每个人都要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如果老师在上课时,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都没来得及思考,哪来话说呢?所以很多同学都只是做做样子,或吵或讲小话。久而久之合作学习不但不能到位,还会养成上课不会听讲的坏习惯。第三,在合作学习中要正确处理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困生投入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第四,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适时的监控。教师要从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参与者、监控者、帮助者,密切注意小组的讨论情况,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争取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合作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索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让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小组评价非常重要。大家看到我们教室前面黑板的方格表,那是用来记录每个组每节课的得分情况,课堂上,哪个小组合作学习做的好,老师就给记上分数,学生一看见有小组得分了,就会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争取得分。哪个小组汇报做的好,老师也得立即加分,这个小组得分了,那其他组肯定也想得分,也就会积极举手,争着汇报了。这样组与组之间有了竞争,学习的氛围也就调动起来了。为了防止始终只有那几个组长汇报,我就采取了组员汇报加2分,组长汇报加一分的方法。这样,为了得多分,组长就会把自己明白的问题讲给组员,让组员来汇报问题,这就达到了我们说的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效果。另外,每个组还有一个小组成员计分本,在课堂上汇报问题的学生,副组长得在他的个人头上加2分,每天的作业得了100分或者优秀,A的同学一次又加2分,不按时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