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国际金融》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金融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系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各项经济交易的系统报表。
2.外汇储备:一国金融当局持有的可兑换货币以及用他们表示的支付手段。
3.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套汇是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的外汇差价,在某一外汇市场上买进某种货币,同时在另一外汇市场上卖出该种货币,以赚取利润。
1.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B
A.减少了100亿美元的储备 B.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
C.人为的帐面平衡,不说明什么问题
2.金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A
A.两种货币的法定金含量 B.通货膨胀率
C.铸币平价
3.我国实行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符合IMF:A
A.第五会员国规定 B.第八会员国规定
C.第十二会员国规定
4.国际清偿能力的范畴较国际储备:B
A.等同 B.为小
C.为大
三、判断题( 正确的划“√”,错的划“×”)
1.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登录规则,资产减少,负债增加的项目应记入贷方。(×)
2.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可存在任何经济条件下。 ( × )
3.在间接标价法下,当外国货币数量减少时,称外国货币汇率上浮或升值。(√ )
4.外汇管制就是限制外汇流出。 (× )
5.只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兑换,该国货币可被称为自由兑换货币。( √ )
6.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同国际信贷一样,是有代价的。 ( × )
7.套汇交易是银行的一种正常业务,它不属于外汇投机。 ( √ )
8.IMF采用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 √ )
9.抵补套利主要是为了套期保值,而外汇投机主要是为了盈利。 (√ )
10.一国货币贬值后,一定会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 ( × )
11.70年代中期固定汇率制垮台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 √ )
12.升水表示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贴水表示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便宜,这一说法的前提是直接标价法。 ( √ )
四、简答题
判断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一)结构性失衡: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二)周期性失衡: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三)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四)币性失衡: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便、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五)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贷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本币汇率下降,则外币购买力提高,国外进口商就会增加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应数量不能相应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必然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