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微生物总论和免疫学部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型选择题;每题一分
1 下列结构中,哪种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细胞膜 B.荚膜 C.细胞壁 D.细胞质 E.核质
2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包括?( ?)
A.营养物质 B.温度 C.光线 D.PH E.气体
3 细菌细胞壁共有成分是?( ?)
A.磷壁酸 B.外膜 C.肽聚糖 D.脂多糖 E.脂蛋白
4 下列结构中,哪种与细菌抵抗力有关?( ?)
A.芽孢 B.荚膜 C.细胞壁 D.中介体 E.核糖体
5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莱明坚持工作,在一培养基中发现溶菌现象,细究之下原来是鼻涕所致,由此发现了溶菌酶。溶菌酶作用靶点是?( ?)
A.2.5磷酸二酯键 B.脂质双层膜 C.β-1.4糖苷键 D.四肽侧链 E.五肽交桥
6 1928年弗莱明在与普利斯寒暄时,无意中发现培养基边缘有一块因溶菌而显示的惨白色,因此发现青霉素。作用靶点是?( ?)
A.四肽侧链与五肽交桥连接处 B.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连接处
C.DNA聚合酶 D.RNA聚合酶 E.70S核糖体上
7 1676年安东·吕文虎克是第一个看到活的微生物的人,没有上过大学他,但却在1680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看到的“微动体”是
A.有菌毛的 B.有性毛的 C.有鞭毛的 D.有芽孢的 E.有荚膜的
8 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毒素是?( ?)
A.肉毒毒素 B.破伤风痉挛毒素 C.卵磷脂酶 D.炭疽毒素 E.霍乱毒素
9 内毒素特性A.强抗原性B.毒性强C.细菌的细胞壁裂解后才能游离出来D.经甲醛处理可脱毒为类毒素E.不耐热,易变性
A.发热 B.白细胞升高 C.微循环障碍 D.DIC E.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
11 内毒素的的化学成分是?(? )
A.蛋白质 B.脂类 C.脂多糖 D.多糖 E.脂蛋白
12 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多属于?( ?)
A.内源性感染 B.外源性感染 C.交叉感染 D.环境感染 E.潜伏感染
13 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 )
A.1-4h B.4-8h C.8-18h D.18-24h E.24-36h
14 关于病菌的致病因素,错误的是
A.病菌有粘附因子 B.病菌有荚膜、微荚膜 C.与病菌的胞外酶有关
D.与病菌的内、外毒素有关 E.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
15 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A.?mm B.m C.?nm D.m E.m
16 分离培养细菌一般需多少时间?(?)
A.4~8 小时 B.8~12 小时 C.12~16 小时 D.16~20 小时 E.20~24 小时
17 不完全性吞噬是指吞噬细胞对抗原
A.不吞噬不消化 B.只吞噬不消化 C.既吞噬也消化 D.不吞噬只消化 E.都对
18 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机理是
A.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β-1,4糖苷键 B.抑制细胞壁肽聚糖上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交联
C.抑制细菌mRNA表达 D.抑制细菌DNA转录 E.破坏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19 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 )
A.调理作用 B.黏附作用 C.清除作用 D.灭活作用 E.以上都不是
11 免疫对机体?( ?)
A.有益 B.有害 C.无益也无害 D.有害无益 E.有益也有害
12 半抗原?( ?)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即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没有抗原性 D.与载体结合有,可获得抗原性
E.没有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
13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
A.Fab段 B.Fc段 C.CH1区 D.CH2区 E.CH3区
14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15中枢性免疫器官是
A.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C.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D.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免疫细胞定居、增殖的场所
16再次免疫应答时,免疫力形成快的原因是
A.记忆细胞的存在 B.APC细胞的存在 C.T细胞数目的增加
D.B细胞数目的增加 E.巨噬细胞数目的增加
17 下列哪种细胞与靶细胞间作用时受MH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