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姐高三专题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发布:2017-05-17约3.59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调动和运用知识]  解答过程中必须体现出以下要点:①纬度因素、海洋(寒流)因素对气温的影响;②岛屿的降水特点;③地形因素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答案] 该岛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该岛屿纬度较高,受海洋(寒流)影响,(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 (2015·天津文综)读图,回答下题。 专题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 二轮复习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典例导引】 (2014年福建文综,3~4题)如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A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典例导引】 (2014年福建文综,3~4题)如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 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C 【应用点拨】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综合分析 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产生新功能 牵一发而动全身  统一演化的过程 具体表现 组成要素 形成基础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C 【应用点拨】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海拔 热量、水分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 海陆分布(海陆位置) 主导因素:水分 重要因素: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非洲沿20°E经线自然带的变化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低、高纬度地区明显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主导因素:热量 重要因素:水分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示意图 文字 主要分布地 区典型事例 分布规律 影响 因素 形成 基础 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某些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不很明显,这些因素称为非地带性分布因素,它使地理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非地带性因素进行分析: 天山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好,形成绿洲 同一区域内水分条件的差异导致自然带差异明显 局部水分 条件变化 南美洲西海岸受寒流影响热带荒漠带直逼赤道;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一直延伸至北极圈附近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洋流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与北半球相对应地区全部为海洋 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 海陆位置 与分布 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西部迎风坡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背风坡形成温带荒漠带 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 地形状况 典型事例 具体影响 影响因素 【主干整合】 1.整体性的三个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2.水平地域分异的两个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要是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分。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水热组合。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四个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低,雪线海拔高;山体所在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 (3)坡度:缓坡雪线低;陡坡雪线高。 (4)季节:同一座山地,冬季雪线低。 【易错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并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