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区供热课设计说明书.doc

发布:2017-01-07约4.4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六层小区供热课程设计 设计时间 11月30日——12月30日 学 院 城乡建设学院 专 业 给水排水工程 班 级 09-01 姓 名 鲁勇朝 2011 年 12 月 30 日 六层小区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1 设计条件及任务 1.1设计条件 1.1.1由设计条件图和给定的条件可知:层高2.8m,室内外高差0.45m,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外墙K=1.1W/m2.℃,内墙K=1.5W/m2.℃, 外窗K=2.7W/M2.℃,屋顶K=0.6W/M2.℃,门K=2.91W/M2.℃,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厨房为15℃,其它房间为18℃ 学号11——15号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取-10℃ 供回水温度:95/70℃ 1.1.2气象资料按暖通空调设计规范确定。亦可按如下数据考虑: 朝向修正率:北 0% 东,西 -5% 南 -20% 高度修正,方向修正均为0 1.2确定供热方案(包括部分建筑热负荷概算、热媒参数确定、管网型式选择、管网布置方案;确定管网敷设方式、补偿方式、定压方式、管子和管件、保温结构) 2 方案初步确定及计算 2.1热负荷的计算 在六层小区规划图上,在确定供热设计热负荷时,一般分为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四部分,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Q1 Q2 Q3 Q kw 式中 Qn’—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 F—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q f —建筑物的供暖面积热指标,w/ m2。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给出的供暖面积指标推荐值,取住宅楼和居住区综合楼qf=64w/m。在规划图上,按比例算出各幢楼的面积,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算出热负荷,列入表2-1中 2.2热源与介质参数的选择 此小区所需热负荷总量不是很大,接入方式采用城市热网接入,在小区中间位置处设置集中换热站对外网的的供水进行压力和温度及其他参数的调节,为节省投资和简化管理,管网的布置形式采用支状管网。 本小区设小区热力站(民用集中热力站),集中供热网路通过小区热力站向该小区几个街区的多幢建筑分配热量,供热系统采用闭式系统,地点设在小区中心位置,以便将热量更加合理的进行分配。由热力站接收上一级热源来的高温水,再通过混合水泵将回水管道里的回水与热网供水混合,从而达到用户所需的供水温度,再向各用户输送。 2.3城市热力网的布置 考虑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近远期热负荷的发展等多种因素,根据上面的原则把管网敷设在道路下面,管道中心线平行与道路边缘。这样主要是考虑了施工的方便,车辆可以直接将管道器材运输到现场;而且将来维修和检修是更换管道时,不会破坏园林绿地。考虑了初投资的经济性。让主干管道尽量穿过热负荷中心地带,这样主要是为了水力计算容易平衡,管网运行起来比较平稳,运行费用比较节省。 2.5敷设方式的选择 本设计中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均为直埋敷设。考虑采用该敷设方式,主要是基于目前,直埋敷设已是热水供热管网的主要敷设方式。因为无沟敷设不需砌筑地沟,土方量及土建工程量减少;管道预制,现场安装工作量减少,施工进度快;因此可节省供热管网的投资费用。无沟敷设占地小,易于与其他地下管道和设施相协调。此优点在老城区、街道窄小、地下管线密集的地段敷设供热管网时更为明显。 3管道水利计算 3.1流量计算 根据每栋用户的热负荷确定入户口的流量。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G=0.86Q/(tg’-th’) t/h 式中 Q—管段的热负荷,W; tg’—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 th’—系统的设计回水温度,℃。 3.2确定最不利环路 由设计简图可看到a1—i4为最长支线,定为最不利环路,再根据《供热工程》书附录9-1由各管段的流量确定平均比摩阻(平均比摩阻R的取值在30-80之间)及每一管段的流速及管径。 最不利环路各段比摩阻,流速及管径并列表。 3.3管道阻力的计算 管道的阻力分为管道的沿程阻力ΔPm和局部阻力ΔPj,管道的沿程阻力可按计算公式: ΔPm= R*L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