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及监管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财会通讯 ·学术版 年第 期
!# $
会计信息失真及监管研究
刘治宇
(河海大学商学院 江苏 南京 !##$%)
摘要:严重而又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会计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对
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强化会计监管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 会计监管 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 ()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
委托 代理模式的出现导致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使用者在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及所获得的内容上出现了差别。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
(
般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第一手资料。相比之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不直接
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仅通过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样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
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以旧车交易市场为例解释为:由于卖者比买
!
者对车辆拥有更多的信息,因此买者很难完全信任卖者,就试图通过压低价格来弥补其信息上的缺失。买者出价过低,卖者不愿提供
好的产品,从而导致次品的泛滥,并最终导致高质量的产品从市场中退出,留下来的只是低质量的产品。而我国的会计信息市场同样
存在这样的问题:信息制造者制造大量虚假的会计信息,而投资者关心的只是股票价格的升降,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乏应有的关
注,从而造成市场对虚假信息的需求大量增加,这势必导致虚假信息供给的增加,结果导致真实的财务报告反而被挤出市场,形成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大量虚假信息需求 提供更多的虚假信息”的畸形循环。()信息不对称导致会计人员存在三种选择:假设市
! ! )
场中只存在两个会计人员,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则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获得好处;
两个都拒绝领导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两个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家都得到好处。结果会
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便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因为制造虚假信息获得的好处大,所以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信息。
(二)会计自身缺陷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人为操纵会计原则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如由于权责发生制产生的预提
和待摊费用,使会计信息造假者方便地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从而达到人为操纵利润的目的。而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
则、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同样都可以为虚假信息制造者创造有利条件。()由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制
!
定的滞后性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情况和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原有的
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亟待更新,而新的会计规范、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和颁布,于是个别企业的会计
人员就会借此机会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利用各种手段粉饰财务报告。在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甚至是现金流量上弄虚作假,
其目的无非是提供一份能令利益各方都满意的财务报告。如利用资产评估、资产重组和关联方交易等手段进行违规的会计账务处理
或虚构经济业务,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职业判断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工作无法排除主观判断,因为会计方
)
法的选择、财产价值的评估等会计活动都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