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35例病人心率变异性研究.doc

发布:2017-09-04约2.1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35例病人心率变异性研究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心脏功能状况时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诊断明确的病人进行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分析,监测24 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D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每5 min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两个相邻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心搏数占所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 糖尿病病人HRV下降最明显,尤其是SDDN,SDNNI及PNN50,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SDANN及SDNNI下降,射血分数<50%及年龄≥70岁者HRV明显降低,但各有特点;病人性别对HRV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疾病、不同心脏功能、不同年龄阶段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有不同特点,HRV测定是判断疾病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心血管疾病;射血分数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1034-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科2006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135例病人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查。冠心病20例,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45例,其他疾病22例;其中男59例,女76例;年龄≥70岁68例,70岁67例;心功能检查射血分数(EF)≥50%者86例,EF50%者49例。 1.2 方法 所有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监测5项指标。包括24 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反映24 h内的总和,心率变异性(HRV)<50定为明显降低,<100为中度降低;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若<50则变异程度降低;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内每5min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两个相邻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心搏数占所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不同疾病比较,以其他疾病(除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的HRV下降最明显,尤其是SDNN,SDNNI及PNN50(P<0.01);高血压病组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SDANN及SDNN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下降更为明显,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SDNNI及r-MSSD,PNN5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比较,高于70岁者RMSSD及PNN50下降;不同射血分数比较:(以此表示心脏的收缩功能)EF<50%者较EF正常者SDNN,SDANN,PNN50下降(P<0.01)。不同性别病人HR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V各项指标比较详见表1。 3 讨 论 HRV是定量测定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对心血管调节的最有价直的指标之一,不同指标各有不同意义,PNNS0,r-MSSD与频谱分析中的高频相关,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而SDANN,SDNN与超低频相关,代表温度、血管张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SDNNI代表交感、迷走神经的双重作用。糖尿病病人HRV下降源于神经受损,且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损害早于对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损害。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此类病人迷走神经受损的特点。The Frarningham Heart Study提示,空腹高血糖者HRV亦下降,HRV下降对心血管病人中的住院与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高血压病病人HRV变化主要表现为SDANN及SDNNI下降,反映出交感神经兴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激活,当合并冠心病时可见r-MSSD亦下降,反映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降低。冠心病病人SDNNI及RMSSD,PNN50下降则集中体现出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而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在冠心病病人中可增加氧化介导的损伤,是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高龄病人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下降,心功能下降的病人则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激活为主,反映出心力衰竭病人的水钠潴留。可见HRV测定结果与临床病理基本符合。当然同一疾病在不同病程及不同药物影响下HRV会发生变化。国外研究证实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如曲美他嗪能提高HRV,降低内皮素-1(ET-1)和提高NO水平,并同时改善其症状。在高血压中以BRS(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敏感性)和HRV为两个治疗靶点,氯沙坦较阿替洛尔更有优势。HRV下降是最强的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因素,不同的测量方法对死亡类型有不同预测。自主神经系统激活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