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前教育学 课件 第5、6章 学前儿童与老师;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的方法.pptx

发布:2025-03-31约3.05千字共8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幼儿教师;一、;;我的脚趾真有味!;童言童语;关于儿童与儿童期:;儿童是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为什么要研究儿童观?;包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对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各种因素的看法。

儿童观与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01;;(1)以成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比如:

――古代斯巴达人: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儿童是缩小的成人。

――中世纪的欧洲:儿童生而有罪。

在中世纪的教会学校里,儿童的一点小小的过失往往会招致惨痛的体罚。

――古代中国:a.“子子”(儿女要有儿女的样子);

b.推崇“小时了了”;

c.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光宗耀祖的“希望”;

d.养子防老。;(2)性别歧视

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女童地位极其低下。

在古代中国如此,西方也同样如此。

可见,古代儿童观的主流是成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的。;古代先哲、宗教典籍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最初的认识:儿童是“无知无能”的,具有教育“可塑性”。

――亚里斯多德:“5岁之前,儿童应该通过娱乐来学习。”

――普鲁塔克:“童年是娇嫩的,可塑性甚强。”

――欧洲古罗马帝国的克莱门特(C1ement,约150—215)认为,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变成儿童。

――奥古斯丁:儿童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老子:“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至柔,能婴儿乎?”

——《新约全书》认为儿童是天生善良无罪的。;2.近代社会的儿童观;近代儿童观:“儿童的被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是该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主要表现:

(1)对儿童有了“新的发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权益。

英国教育家洛克:“白板说”。

法国教育家卢梭: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卢梭有“儿童的发现者”之称。;(2)儿童具有天赋的力量,具有可发展的潜能。

(3)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科学的规律:“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教育应该以心理学规律为依据。教育家必须首先研究儿童的心理,然后才能实施教育。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普赖尔在1882年出版了《儿童的精神》一书。

在科学的基础上认识儿童是“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突出贡献。

(4)女子的地位有所改善,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依旧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政府广泛开展了教育改革运动。“尊重儿童”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权运动的高涨和许多关心儿童问题人士的不懈努力,国际社会开始普遍重视保护儿童的权利。

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颁布了一系列和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儿童观越来越科学化。;(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人格。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

(3)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参见儿童诗《其实有一百种》。

(4)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

(6)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一、;;

【课堂讨论】

你如何看待自己未来的职业?

为了从事这一职业你认为需要哪些准备?

你的幸福与你的职业有关系吗?

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教师专业生涯的一般状况;教师专业发展曲线图;2、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幼儿寻求保护的对象

幼儿情感依恋的对象

幼儿寻求帮助和支持的对象

幼儿模仿的对象;;;;每一位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时,都会在潜意识中预估一下自己和学生的关系。

由于幼儿的弱小和教师地位的权威感,幼儿园师幼关系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

教师需慎重思考自己在师幼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因为你的角色定位将影响和幼儿之间的交往模式。;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心理特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