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专业化贸易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垂直专业化贸易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Results in Trade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Ye Ying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Beijing 100048)
: The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is studied from the view of trade growth ca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labor divisio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caus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xpansion of trade and income allo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departments, which lead to the income inequality.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高速增长 , 收入分配结 构不合理、两极分化趋势逐步扩大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问 题之一(林毅夫,2008)。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结果显示,1978?1995 年, 我国整体基尼系数从 0.298 上升到 0.332,2004 年更是高达 0.473, 比 1995 年上升了 42.5%。当前 , 理论界对我国收入差距扩 大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概括而言 , 经济赶超政策、体制变革和 创新、城镇化进程、 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开放都被视为影响我国收 入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 ( 王韧,2006) 。根据国际贸易和收入分配 关系的理论 , 贸易将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 , 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是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加 剧的。那么,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是否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影响程 度又有多大 ?它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收入分配 ?贸易自由化是扩 大还是缩小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日益 加剧的今天 , 研究中国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 , 并从 贸易的视角提出改善收入分配的建议 ,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社 会意义。本文将在分析中国贸易自由化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 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贸易自由化影响收入分配的途径 , 并对两 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 探讨中国贸易自由化和收入分配不平等 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不论是古典学说的比较优势理论、 新古典学说的资源禀赋理 论(H-0模型),还是以规模经济为理论基础的新国际贸易理论都 十分关注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最早直接把国际贸易与国内收 入分配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单独研究的是斯托尔帕和萨缪尔森。
1941年,他们以H-0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 定理)。SS定理在 H-0模型的 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当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时 , 贸易使出口产品生产 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亦即国内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价格 上升 ;使出口产品生产中非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亦即国内供给相 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1948年,萨缪尔森在对H-O理论进 一步研究时 , 得出一个新的命题 :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 等化,而且还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 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 获得同样的工资 ,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 , 而 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供应量或需求模式如何。 这就是著名的要素 均等化理论(FPE)。自SS定理和FPE定理提出之后,国外学者又 对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遵循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从SS定理出发, 研究贸易品价格的变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另外一种思路是沿着 H-O-V理论范式,计算贸易要素含量的变化,进而导致要素价格的 变化。从实证的研究结果来看 , 世界银行曾分析了世界收入不平 等的发展趋势 , 以数据和图表形式分析了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在不 平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其它的主要研究机构如 NBER等,也对此进 行过数据统计以及实证分析。在宏观层面上结论是比较一致的 , 即全球化后世界经济收入水平不平等的趋势从总体看是下降的。 Shang-Jin Wei 和 Yi Wu (2001) 利用以地理位置作为工具变量的 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发现 , 在中国 , 国际贸易开放程度与收入 不平等之间存在负相关 , 而并不是以前公认的中国近几年收入不 平等程度的加剧是来源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些学者对传统的国 际贸易理论进行修改 , 使其更符合现实状况。 Sugata Marjit 和 Raj A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