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30章逆转录病毒》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 医学微生物学 第30章 逆转录病毒 有包膜的球状病毒 基因组: 两个相同的正链RNA组成 有逆转录酶,整合酶 基因组复制通过DNA中间体,并整合至细胞染色体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即艾滋病的病原体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Note the cone-shaped nucleocapsid in several of the virions. 包膜刺突gp120与CD4+细胞受体结合 释放RNA+ 逆转录酶 RNA+-DNA- DNA-—DNA+ 整合酶 整合于细胞染色体中(前病毒) 前病毒活化 转录 RNA多聚酶 RNA 部分 部分 mRNA 结构蛋白 子代RNA 装配 子代病毒 出芽释放 * 医学微生物学 分型:HIV I型和II型, I型为主. 抵抗力:很弱,56℃10分钟灭活,对消毒剂敏感(乙醇),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 医学微生物学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性:HIV感染者(不能转阴,终身带毒)及AIDS患者(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 传播途径——性途径(同性、异性) ——血行传播(输血、吸毒、其它) ——垂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 致病机制:CD4+ T细胞(Th)为靶细胞,其减少及功能丧失导致免疫功能全面缺损 Chemokine receptors are involved, in association with CD4 antigen, in infection by HIV (left). The chemokine can block attachment of the virus to its receptors (middle). Mutations in the chemokine receptor can lead to resistance to HIV infection (right) 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期:感染2-4W开始,持续2W左右,自行消退,上感症状(发热、咽痛、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 临床潜伏期:6-10年(0.5-13年),一般无症状 免疫缺损期(AIDS):CD4200/ μ l, 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不治疗,2年内死亡 AIDS patient * 医学微生物学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检测抗体 1. 检查抗体(抗p24,抗gp120,ELISA) 2 Western Blot 确证实验 (二)检测病毒 病毒核酸RNA: RT-PCR,可进行疗效监测。 四、防治原则 措施 ①宣传教育: 安全性行为,不吸毒 ②输血,血液制品(血友病),针灸 疫苗:无 治疗:目前认为当CD4+ T细胞350个/μl,或RT-PCR法测血浆病毒载量100,000拷贝/ml时,就应给予治疗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鸡尾酒疗法 下列情况不传播艾滋病 一般接触不传播:握手、共餐、共用办公用品等。 不经公共设施传播:马桶、电话、卧具、游泳池、公共浴池等 咳嗽、打喷嚏不传播 蚊虫叮咬不传播 温家宝、吴仪等与艾滋病人握手。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秦杰)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 医学微生物学 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2005年有500万人感染HIV病毒 使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总人数达到6500万的历史最高纪录。 4000万带毒生存。 2005年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 * 医学微生物学 至2003年末,全球HIV 估计数 共计: 3800万 西欧 60万 北非和中东 550 000 次撒哈拉非洲 2500万 东欧和中亚 120万 南亚和东南亚 640万 澳洲和新西兰 15 000 北美 1百万 加勒比海地区 47万 拉美 160万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100万 中 国 艾 滋 病 流 行 概 况 1985年发现第1例 截至2003年 感染者62159例 病人8742例 死亡2359例 2006年 发病数6671例, 死亡1331例. * 医学微生物学 中 国 艾 滋 病 流 行 形 势 1 1、波及范围广,全国低流行,局部高流行 1-100 10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 HIV感染者数 1989年我国只在云南吸毒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