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结.doc

发布:2017-02-17约5.9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特点:污染物的浓度微量,污染物浓度容易变化,污染物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按照大气污染范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我国的主要是煤烟型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霾(灰霾),雾.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 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P4 第二章 燃料与大气污染 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为: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燃烧过程的“三T”条件为:温度、时间和湍流度。空燃比(AF):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它可由燃烧方程直接求得。燃料设备的热损失:(1)排烟热损失(2)不完全燃烧热损失(3)炉体散热损失 烟气体积和密度的校正 设观测状态下(Ts、Ps下):烟气的体积为Vs,密度为ρs。标态下(TN、PN下): 烟气的体积为VN,密度为ρN。 标态下体积为: 标态下密度为: 空气过剩系数为:a= M——过剩空气中O2的过剩系数 若燃烧不完全会产生CO,须校正。即从测得的过剩氧中减去CO氧化为CO2所需的O2 此时 各组分的量均为奥氏分析仪所测得的百分数。标况下烟气量计算式: 第三章 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4.五种典型烟流和大气稳定度 (1)波浪型r>o,r>rd 很不稳定(2)锥型:r>o,r rd 中性或稳定(3)扇型:r<o,r<rd 稳定(4)爬升型(屋脊型):大气处于向逆温过渡。在排出口上方:r>o,r>rd 不稳定;在排出下方;r<o,r<rd,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5)漫烟型(熏烟型):大气逆温向不稳定过渡时,排出口上方:r<o,r<rd,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节:粉尘的物理性质(密度、安息角、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粘附性、自然性和爆炸性)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 第三节:净化装置的性能 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指标:P151 包括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方面。 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经济指标主要有设备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等。 第六章 重力沉降室的结构和原理 重力沉降室是通过重力作用使粉尘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尘装置。含尘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后,由于扩大了流动截面积而使气体流速大大降低,使较重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重力沉降室分为(1)层流式 (2)湍流式。 层流式沉降室设计的简单模式的假设是在沉降室内气流为柱塞流,流速为v0,流动状态保持在层流范围内;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烟气中。 湍流式沉降室设计的模式是假设沉降室中气流为湍流状态,在垂直于气流方向的每个横断面上粒子完全混合,即各种粒径的粒子都均匀分布于气流中。 重力沉降室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资少,压力损失小,维修管理容易。 缺点:体积大,效率低,因此只能作为高效除尘的预除尘装置,除去较大和较重的粒子。 重力沉降室实际性能:只能作为气体的初级净化,除去最大和最重的颗粒,沉降室的除尘效率约为40-70%;仅用于分离dp50ηm的尘粒。 层流模式重力沉降室的计算(室全部去除,即)(2)最小沉降粒径计算(3)重力沉降室除尘效率 多层重力沉降室分级除尘效率 旋风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特点: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操作维修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可用于各种材料制造,能用于高温、高压及腐蚀性气体,并可回收干颗粒物。 缺点:效率80%左右,捕集5μm颗粒的效率不高,一般作预除尘用。 工作原理 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气流从宏观上看可归结为三个运动:外涡旋、内涡旋、上涡旋。 含尘气流由进口沿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后,沿器壁由上而下作旋转运动,这股旋转向下的气流称为外涡旋(外涡流),外涡旋到达锥体底部转而沿轴心向上旋转,最后经排出管排出。这股向上旋转的气流称为内涡旋(内涡流)。外涡旋和内涡旋的旋转方向相同,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时,尘粒在惯性离心力推动下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旋转时,顶部压力下降,一部分气流会带着细尘粒沿外壁面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在沿排出管旋转向下,从排出管排出。这股旋转向上的气流称为上涡旋。 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二次效应(避免措施-锁气器)、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 4.电除尘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