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概说简要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元杂剧概说;一、元杂剧的形成 ;元杂剧产生于金末元初的中国北方,是在前代“杂剧”的基础上发展成的真正戏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元杂剧首先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流传。到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活跃在全国各地,将元杂剧推向了鼎盛时期。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三、元杂剧的形式特点;2、剧本内容:曲词、宾白、科范、题目正名。
曲词就是唱词,主要用于抒情。曲词有严密的格律要求,不同的曲子的曲词有不同的句数、字数、平仄规定,同一折的曲词必须押同一个韵。
宾白即道白,主要用于叙事(即交代故事情节),有散、韵两种。包括:
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科范是演员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提示。
题目正名: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汉宫秋》的题目正名是:沉黑江明妃青冢恨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3、角色分工:一角众脚。末、旦、净、丑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一般是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4、语言特点
杂剧的语言采用口语、方言,比较通俗易懂。;四、元杂剧代表作家及作品;五、元杂剧的思想内容;(一)关汉卿《窦娥冤》;2、《窦娥冤》;;;(2)《窦娥冤》故事梗概:
元代穷苦书生窦天章要进京赶考,因欠下蔡婆的高利贷,被迫将7岁的小女窦娥抵给蔡家做童养媳。窦娥成婚两年后,年仅17岁就成了寡妇,与婆婆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3)经典段落赏析
第三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4、分析
《窦娥冤》的核心是揭露社会的不公正。作者从两方面加以强化,使这一点显得极其尖锐:
一方面,是窦娥的弱小、善良、毫无过失:她是个孤女,因父亲欠下高利贷无力偿还,被卖给蔡家作童养媳;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尽心尽力地侍候着同是寡妇的婆婆;在公堂上,因不忍见婆婆被拷打而承担了被诬陷的罪名;临赴刑场时,还怕婆婆见到伤心,特意请刽子手绕道而行。在这些情节中,也突出了窦娥的“贞节”和“孝道”,但它在剧本中的主要意义,却在于通过表现窦娥具有社会所赞同的一切德行,来强调她的善良无辜。 ;;(二)关汉卿《单刀会》;(三)纪君祥《赵氏孤儿》 ;屠岸贾诈传灵公之命,要杀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所有婴儿。在这种情况下,程婴无法逃匿,即使逃匿,也要祸及全国婴儿。危急之中找到原是晋国大夫,因灵公无道、屠岸贾专权,且年事已高而弃官回乡的公孙杵臼商量。程婴决定把自己的亲生孩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恳请公孙杵臼抚养赵氏遗孤。公孙认为程婴比自己年轻,更适宜承担抚养赵氏孤儿的责任,于是把程婴的儿子要来冒充赵氏孤儿收养,再由程婴到屠岸贾处告发公孙私藏赵氏孤儿。狡猾的屠岸贾对程婴有所怀疑,程婴以自己一是为救晋国婴儿之命,二是怕自己绝后,巧妙回答,狠毒的屠岸贾要程婴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