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循环系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循环的意义 循环系统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密闭式管道和管道内的液体所组成。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意义: 二、体循环和肺循环: 特点:两循环是连续的,同时进行的 第二节 心脏 一、心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一)位置、形态 (二)心脏的结构 1.各腔结构: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2.心脏的组织结构 心内膜 心肌层 心外膜(心包) 3.心传导系:由特化的心肌细胞组成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 -终支 4.心脏的血管 动脉(左、右冠状动脉) 静脉 *冠状循环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普通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与骨骼肌结构的比较) 静息电位: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90mv) 动作电位:历时200ms(骨骼肌为0.5-2ms) 0期:去极化-反极化(-90mv-+30mv) Na+内流-快Na+内流-反极化 1期:+30mv-0mv (先短暂的Cl-内流,后K+外流) 2期:平台期(缓慢复极化期)为0电位,100ms Ca2+内流,K+外流引起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最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0mv--90mv,100ms-150ms 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 4期:复极化完毕,膜恢复到静息电位水 平,靠离子泵转运,把Na+、Ca2+ 泵出膜外,K+泵入膜内 (二)特殊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特殊心肌细胞的4期是舒张电位,能发生自动去极化。 (三)根据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分四类 1.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 心室肌 2.快反应自律细胞:蒲氏细胞 房室束 (有快Na+和慢Ca2+通道) 3.慢反应非自律细胞:房室交界的细胞 4.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 (无快Na+通道,有慢Ca2+通道)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 来源于特殊心肌细胞在复极化后具有自动、缓慢地去极化的能力(Ca2+内流)。 (二)传导性 1.普通心肌细胞的传导:以闰盘相连,阻抗很低,局部电流可迅速通过--机能性合胞体。 2.特殊心肌细胞的传导: 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心室肌 0.06s 0.1s 0.06s *房室延搁及意义 (三)兴奋性 1.绝对不应期:-90mv-0mv--55mv 有效不应期:-55mv--60mv(只局部去极化) 2.相对不应期:-60mv--80mv 3.超常期:-80mv--90mv(阈电位为-70mv) *无低常期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 不应期较长(约为0.2-0.3s),几乎与心肌整个收缩期相当,保证心脏不出现强直收缩。 (四)收缩性 1.机能合胞体性收缩 2.“全或无”现象 3.期外(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四、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一)体温:体温高,心率快 体温每升高10C,心跳加快约13次 (二)酸碱度:pH下降,收缩力减弱 pH升高,舒张不完全 (三)离子影响:(指胞外浓度) 1.K+升高:兴奋性先升后降的双相性变化, 心动过缓,收缩力弱,舒张状态 降低:异位节律 2.Ca2+升高:收缩力强,但过强则钙僵 降低:收缩力弱 3.Na+升高:兴奋性、传导性高 降低:兴奋性、传导性低 (四)神经递质的影响 1.去甲肾上腺素:(交感节后释放)心跳快 2.乙酰胆碱:(副交感节后释放)心跳减慢 五、心动周期及周期中各种变化 (一)心动周期(0.8s为例) 心房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二)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 1.心动周期中心内压与容积的变化 (1)心房的兴奋与收缩、舒张 (2)心室的兴奋与收缩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3)心室舒张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主动快速充盈期 2.心动周期中各瓣膜的开闭与心音 (1)瓣膜的活动:房室瓣 半月瓣 * 肺静脉无瓣膜 静脉管内的瓣膜 (2)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低,历时长(0.14-0.16s) 第二心音:音调高,历时短(0.08s) 六、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心电图,ECG) P波 QRS波 T波 P-R间期 S-T段 七、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 心输出指数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率 心肌收缩力 静脉的回流血量 * * ////// ////// ////// ////// 心室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