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财政支农机制的几点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当前财政支农机制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几年来,财政支农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现行的财政支农政策和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降低了财政支农的效率。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关键词:财政支农;成绩;问题;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财富分配不均等重要社会问题,三农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一、财政支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农工作取得的成果
财政支农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通过资金投入、财政补贴、技术支持和惠农补贴等各项政策措施,实现对农业的扶持和管理,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国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经过多年的实施,目前我们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
(二)财政支农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市场化运作不足。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活动直接干预过多,在竞争性领域设立了不少专项资金,行政性分配较多,市场化运作较少,扭曲了资源要素的正常配置。二是管理混乱。由于现行农业投入管理是多部门分散管理的体制,导致涉农管理部门事权划分不够明确、资金使用范围模糊。由于各个涉农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导致资金在使用方向、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难以协调,项目多头重复投入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农业经营主体。一些农业经营主体“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财政支农责任无限扩大的问题逐渐显现。四是缺乏评估和退出机制。政策效用递减,不少支农政策一经设立,就长期存在,缺乏有效的评估和退出机制,部分支农政策效用不明显。五是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教育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方式。而本应受重视的农业科技教育建设,投入比例不足1%,且多集中于常规技术研究,缺少高新技术研究。六是资金监管不到位。由于财政支农资金具有规模大、管理难等特点,一些地区对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力度相对不足,导致部分支农资金经常被截留、挤占、挪用。在国家财政支农投入资金的使用上,违规行为日益增多,扰乱了国家财政支农投入的秩序,并向恶化的方向发展,一些不法之徒,趁机作恶,大肆侵吞国家财政支农投入资金。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极大地损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二、完善财政支农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财政支农工作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市场可以发挥调节作用的,财政要尽快地退出或尽量少干。
(二)规范各部门的职责
要改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交叉重复、过于分散的现状,减少寻租和腐败空间,从而实现集中资金办大事的目标。
(三)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仅依靠城市工业反哺支持,不仅解决不了中国的三农问题,而且还会加剧城乡二元的裂变。财政在扶持理念、扶持方式上还有待改进,需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和完善。
(四)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绩效评价和支农政策退出机制
一是加强农业金融的建设绩效评估系统的补贴,使农业财政补贴的性能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库,相关改革,以加强政府管理系统。同时,建立人民代表大会(NPC),财务、审计、纪检部门绩效评估的联席会议,负责综合协调,使每个部门的绩效评估协议,也提高绩效评估的权威。除了广泛吸收相关专家和中介组织参与绩效评估工作,努力加强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调整合并整合现有的农业专项资金支持,有3年以上的期限或长远来看,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实现项目的目标,根据政策执行性能,调整取消。
(五)强化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监管、健全财政问责机制
第一,充分发挥现有的相应的基金监督系统监视功能,整个过程的动态监控操作和配置,财政支农资金的时间尺度的本级财政和较低的金融支持农业,农业结构和风险状况,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和整改。第二个是部门之间加入每个约束系统。土地、环保、建设、审计部门应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根据各自的财政支持农业项目资金的审计检查,有效防止套利金融资本。第三,加强专家评价机制,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评估,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四是加强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的法律监管。不做事的规章制度,并造成重大损失,挤占、挪用,拦截,浪费,浪费,责令相关部门和单位正确和负责任的人追究相应责任。
(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