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的印痕分析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4-12约1.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的印痕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背景及意义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城市化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长期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等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质在大气中不断积累,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下降的问题。此外,3月至5月、9月至11月是珠江三角洲气象条件相对稳定但污染物排放高峰期,空气污染更加突出。因此,深入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印痕,对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保障人民健康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需求。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来源的气溶胶样品进行采集与分析,深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种、来源、分布情况及污染物质量特征,探究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以及作为对当前治理手段的完善提供支撑,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

1.采集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来源的气溶胶样品;

2.对不同来源气溶胶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和对比;

3.通过对不同来源气溶胶样品的元素、离子、有机碳等污染物质量特征的分析,探究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

4.对于目前治理手段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

三、预期研究结果

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种、来源、分布情况及污染物质量特征,揭示不同来源气溶胶样品之间的差异性,探究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为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最终达到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

1.采集不同来源气溶胶样品;

2.对气溶胶样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对比;

3.元素、离子、有机碳等污染物质量特征的分析;

5.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模拟,探究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

五、进度安排

第一、第二周:文献综述;

第三、四周:采集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来源的气溶胶样品;

第五、六周:对不同来源气溶胶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和对比;

第七、八周:对不同来源气溶胶样品的元素、离子、有机碳等污染物质量特征的分析;

第九、十周: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模拟,探究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

第十一周:撰写研究报告。

六、参考文献

[1]胡杨,王洪涛,刘长生,等.珠江三角洲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的揭示[J].中国环境科学,2014,34(08):2076-2082.

[2]方祥斌,邹建兵,徐海明,等.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分析及污染物来源探讨[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1):3520-3527.

[3]李祖华,李玉成,孙上和,等.珠江三角洲区冬季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J].热带地理,2017,37(3):356-363.

[4]高杰,陈柳萍,高涌,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17,2:029.

[5]李聪,赵博文,王雪云,等.珠江三角洲区一次O3污染天气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01):132-13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