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要点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汪清六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48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1928-1936 B、洋务运动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 三大改造时期
2、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3.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4.《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中共的许多构想中,自发革命观体现得非常明显,自发革命观强调人民群众的潜力,认为人民群众一旦被动员起来,凭借其主观意志就能改变他们的自身和整个世界。”下列选项与材料的描述相符的是 ( )
A.统一战线政策??????????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计划经济体制??????????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5.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农户,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
A.制定了过度时期总路线 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7.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 )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B.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D.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
8.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9.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观点,认为雇主和雇员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没有雇员的繁荣,雇主的利益也不能长久,反之亦然。为此,他反对雇主凭经验进行管理,雇员凭经验进行操作的老做法,倡导科学管理运动。此运动( )
?A.反映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要????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C.有效地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D.改变了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10.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11.《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