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营销转型.pptx
一、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营销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1.直接融资工具的多样化对对公业务营销提出更多挑战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的单位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直接融资的形式有:买卖有价证券、预付定金和赊销商品,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借贷等。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具有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和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大等优点。直接融资工具影响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总量和结构。导致贷款增长速度减慢,总量减少。商业银行的负债具有短期化倾向,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使一部分原本存在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了收益较高的资本市场。;许多优质的大客户逐渐摆脱以往对银行的依赖性,绕过银行,通过股票或债券等为企业融资,对银行对公业务的影响逐步显现。大型客户融资需求的分离、规模的缩小、同业竞争的加剧等现象必然导致银行收益率的降低,因此对公业务的营销难度也随之加大。;从同业竞争看,各家银行竞争日益加剧,以业务转型、优化结构作为竞争策略,以现金管理和全面金融服务作为竞争手段,以业务制高点、优质客户群作为竞争焦点,以业务创新、电子渠道和网络建设作为竞争能力,农行股改接近尾声,外资和中小商业银行加速进入各地金融市场,竞争剧烈程度将明显超过以往。;;(2)产品营销方面
在产品策略上,不仅要巩固传统业务的优势,更要大力加强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产品的营销,变简单孤立的产品设计和运用为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可选择、多方案、有比较的产品设计。在价值评价上,要用产业价值链的观点来审视、判断市场,更新经营理念和思路,引导市场,发现商机,变单一客户价值为考虑关联度和拉动效应的产业链条价值评价。
2、营销组织架构的重整
(1)营销组织重新架构的原则
一是通过客户细分和贡献细分,加快推进客户结构调整,优化客户结构。改变以往简单按照行业归属、企业规模和时点表现评价客户价值的做法,采用综合贡献度和动态分析法,客观全面准确地衡量客户的即期贡献和预期贡献、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静态贡献和动态贡献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存量客户实行动态管理。;01;为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对大中型客户的营销服务能力,建立小型企业专业化经营模式,建议A行采取公司事业部的对公业务营销模式。公司事业部组织架构遵循以下原则:;
在公司事业部的统一管理下,重视客户需求、突出产品优势、强化渠道建设,提高风险控制力,通过统一集中的服务支撑和考核,使全行客户经理能够发挥集中优势和更大作用,全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公司事业部机构组织架构情况:公司事业部下设N个公司客户经营部、小企业经营中心、公司产品服务部、对公交易结算部。支行网点作为两大事业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接受管理。
4、重点发展对公中间业务
(1)大力拓展A市当地对公条线中间业务市场,夯实客户基础
一是重点分析所在区域特征,区域特征的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客户的消费意识。当经济发达地区实行代发工资收费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代发工资还处于“免费午餐”状态;而贫困地区代发工资收费开始推行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金融衍生产品已经活跃于发达地区的中间业务市场。在分析自身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产品定价权,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广大客户的需求。;;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属于知识密集型业务、智能性服务。发展中间业务,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加强职业培训和素质培育,使员工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多方面满足A行在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面的需要。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储备一批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以客户为中心的团队营销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间业务人才在业务营销中的核心作用,提高联动营销、捆绑营销能力。;
二是建立中间业务激励机制。探索和完善中间业务创新的激励政策,建立一套中间业务创新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员工发挥聪明才智,为中间业务创新发展做贡献。
三是建立中间业务创新后勤保障机制。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予以相应倾斜,使中间业务部门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始终拥有强大的创新开拓动力,为中间业务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5、大力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
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未来对公业务转型的重点。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大客户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议价能力不断增强,大客户对银行贡献率下降速度比预计加快,赢利空间收窄;而小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且小企业由于户数众多,资金需求相对较小,利率上升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