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历史限时训练(9月16日)
命题人:金彬
一、选择题(20小题,共计80分)
1、汉至宋南北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年代
地域 西汉至元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影响上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离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耕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依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7、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8、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到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9、下面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程度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10、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 )
A、鉴往知来 B、以古讽今 C、厚古薄今 D、贯通今古
11、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倍—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倍—200倍,麦类则为44倍—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1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