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思想史我对宗教思想认识.docx

发布:2017-04-27约3.9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4 题目:中国思想史学习心得 我对宗教思想的认识 课 程: 中国思想史(2) 班 级: S11E06 学 号: 11440 姓 名: 中国思想史学习心得  我对宗教思想的认识 通过一个学期对中国思想史的学习,我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清末康有为的三世说的穿越,这趟两千多年时光的穿越之旅不仅仅是思想发展之旅,也是文化发展,历史变革,政治观念,宗教传播之旅,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各个时期思想发展历史变迁, 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让我最感兴趣是佛教东传,禅宗的胜利与佛教的失败这个章节。 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始终是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在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时,都要是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 , 宗教思想做为中国思想史的一部分和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史学思想、美学思想等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了思想史的不断演变 佛教做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中国的宗教,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HYPERLINK /view/101516.htm \t _blank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 HYPERLINK /view/2174.htm \t _blank 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佛教东传后逐渐对中国产生影响并中国化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传入阶段,佛教起源于 HYPERLINK /view/48522.htm \t _blank 古印度,西汉未年开始传入 HYPERLINK /view/61891.htm \t _blank 中国时,先依附于流行于汉代的道术(方术), HYPERLINK /view/3510067.htm \t _blank 魏晋时,又依附于玄学。二是发展阶段, HYPERLINK /view/23932.htm \t _blank 东晋以后,长期战乱,佛教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三是鼎盛阶段,到 HYPERLINK /view/469372.htm \t _blank 隋唐后,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表现为出现中国化佛教——天台宗、三论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等。到此,佛教中国化完成,南宗禅慧能大师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四是宋代禅宗教派与宋明理学阶段,佛教到了 HYPERLINK /view/553902.htm \t _blank 宋代,主要流传的是 HYPERLINK /view/3352.htm \t _blank 禅宗,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各宗派已走向融通,佛、儒、道之间日益相互调和,形成了宋明理学,儒学是主流,吸收了佛教的心性学说、理事理论;程朱一派吸收了华严宗理事无碍理论,建立了以理为本体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陆王心学,吸收禅宗心性学说,心外无物。五、佛教的衰落阶段,宋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大势已去高潮已过,逐渐走向衰落。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个两个著名的偈子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正是我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所在,因为短短的四句话十六个字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原理,北宗禅神秀是把心灵世界和外部世界分开,使人非常艰苦去清洗心灵世界,使得心灵世界跟外部世界隔绝,心灵世界处于安静的状态,这是传统佛教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它要有修行,要有戒律,要有起点,要有终点。南宗禅惠能代表了一个新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一切没有分别,一切都是幻象,我只要意识到这一点,马上要能从此岸到彼岸,甚至可以此岸就是彼岸。慧能禅宗的妙义,在于把佛从彼岸世界移植于内心世界,于内心世界中看到彼岸世界。这样,他就宣告了于身外求佛时必须遵循的一切清规戒律的破产,开辟了自修自行即可见性成佛的通途。禅宗之称顿教,就在于世人迷于外佛,而不知本性即佛,当得知本性即佛时,就可立地成佛。人有等差,性无等差,唯论见性,不分在寺在家,用不着看破红尘,只须不染红尘,红莲定出淤泥。这样,就把佛光撒向人间,照亮了所有人的心。这是心灵的呼唤,令人心灵震撼,不由得改正航向,驶向自心佛田,只有绝顶聪明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的呼唤,一代宗师,良由以也。难怪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认为中国人把禅解作顿悟,是一种创见,他说:“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像力,创造了禅,使他们在宗救的情感上得到了最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