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影响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力的几大因素 学术资料-中国经济学专业.doc

发布:2017-01-10约7.4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影响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力的几大因素 影响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力的几大因素 【英文标题】The Few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licy of Enlarging Domestic Demand of our Country XU Jun (Political Economics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作 者】许军 【作者简介】许军(1960- ),男,北京市人,陕西师范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内容提要】从1997年下半年起我国的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政府动用了财政、货币、收入分配等扩大内需的政策来刺激经济,但由于时间性、开放性、市场性因素的影响,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英文摘要】Owing to the comparatively slow growth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1997,the government has enforced a series of domestic demand enlarging policies concerning finance,money,incom edistribution,etc.,but failed to attain its intended objectives because of the effects of such binding factors as temporization,publicization and marketability. 【关 键 词】内需政策/市场经济/政策效力the pllicy for domestic demand/marketing policy/the effect of policy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93(2000)03-0081-05 进入1997年下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时期,政府动用了财政、货币、收入分配甚至人力政策等扩大内需政策以刺激经济。时间已经历了一两年,政策效力如何?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时间性因素、开放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及市场性因素都对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力形成了影响。 一、内在稳定器启动时间上的错位,使其熨平经济波动的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1.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关系。基于这种联系,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减随经济周期而发生反方向变化,这种变化就有可能弱化经济周期的振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指出:在繁荣的年代,失业准备基金不但增长,而且还对过多的支出施加稳定性的压力。相反,在就业较差的年份,失业准备基金使人们获得收入,以便维持消费数量和减轻经济活动的下降。其它的福利项目也自动发生稳定性的反周期作用。[1](P507)然而,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恰好选择在经济低潮时期,这样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稳定器的熨平周期功能不仅失效,反而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经济收缩的程度。1997年7月,国务院做出《关于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颁布实施。1998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 459亿元,支出1 511.6亿元,期末滚存结余611.6亿元;同年,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基金收入19.5亿元,基金支出15.6亿元。职工大病统筹基金收入39.2亿元,支出35.6亿元。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基金收入1.9亿元,支出1.7亿元;1998年,全国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68.4亿元,支出51.9亿元;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中,但我国的实际状况是,为了启动社会保障制度,一批资金却从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中漏出去了。由于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基本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居民真正能对市场形成购买力的是可任意支配收入,可任意支配收入是可支配收入扣除居民用于法律形式强制执行的各种费用的剩余部分。近几年,虽然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年年在提高,但可支配收入之前的各种扣除也在增加,居民可任意支配收入的增加远不如统计数据显示的那样高。有学者估计,目前养老保险已占到职工收入的5%,如果再加上失业和医疗保险,职工个人在这方面的支出要占到个人收入的10%以上[3]。 2.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税收制度。与社会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