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乡村的目光——农村学生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发布:2017-01-12约5.6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乡村的目光——农村学生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乡村的目光——农村学生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 三、结论:农村学生的城市认知   完整地读一遍这些未来的(?)农民们的作品,我们看到,在他们对城市的认识中存在着这样几个标记:   1城市,一个压迫性的梦想   城市首先是他们的一个梦。他们对人生的幸福与快乐的想象常常是以城市生活为蓝本、以城市为背景展开的。城市,不仅在客观上,而且在认知中,代表着富足、先进和优越,代表着需要的满足和实现,与他们人生的最尖锐的痛楚紧密相连。   但同时,城市也只能是他们的一个梦,梦和现实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最遥远的距离。他们认识到,城乡之间存在着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自己既无力实现身份的跨越,也未必就能实现心理的跨越,更不要说城市不仅没准备欢迎他们,而且时刻在嘲笑和羞辱他们。在农村孩子的眼里,来自城市的嘲笑和羞辱的“凝视”如影随形、无从逃避,而他们能够用以自卫和反抗的武器又是那么稚拙无力。   乡村孩子主要是通过课本教材、电视来认识城市的,对那些没有任何城市经历的孩子们尤其如此。而这些大众媒介(教育在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大众媒介的色彩)恰恰是城市人“书写”的,农村以及农村孩子只是这种大众传播的被动接受者。这其实是在说,乡村孩子的城市之梦完全是“城市化”的,是城市人强行植于农民的认知之中的。   这一点,从乡村孩子作文中频繁出现的典型的“城市语言”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种认知途径决定了他们对城市的看法更多的是大众传媒的目光,出自大众传媒对城市的选择性描述。大众传媒的普及和无缝覆盖,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尤其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城市世界。我们很少知道大众传媒没有报道过的事情,即便这些事情每天都在真实发生着。农村孩子虽然身处乡村,但依然无法逃避这种对城市人同样有效的“选择性”植入。现代传媒对城市形象的选择性描述在乡村孩子对城市的认知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在他们的“梦”中,城市人的生活就是大众传媒最为热衷的吃、喝、玩、乐。这类有关休闲生活的表述在孩子们的文本中占有非常中心的位置。诚如一位孩子以羡慕的口吻写到的那样:城市人总是吃完了“各种美味可口的、具有营养价值”的早餐之后,再吃午餐,吃晚餐。大众传媒将城市生活简化成闲暇、娱乐的商业选择,这不仅是乡村孩子的梦想,其实也同样是城市人的“白日梦”。   乡村孩子在城市认知上的这种“城市视角”,除了给他们带来尖锐的心理冲突之外,还会让他们摄取一种片面的城市形象,而忽略城市与乡村社会在性格上的本质不同。   城市与乡村社会的本质不同乃在于城市集中体现了效率,而这种内在的效率要求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强制,与那种大众媒介所单面呈现的城市形象更有云泥之别。当有一天,这些未来的城市人真正在经验上经历城市的时候,他们真实的城市经验与这种依靠大众媒介、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城市认知之间的剧烈冲突,就可能将他们卷入一种高度紧张的认知失调之中。   2冲突与协调:经验中的城市   如果说那些没有到过城市的孩子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建立他们的城市认知的话,那么到过城市的孩子,主要就是凭借“经验”来建构他们的城市认知。经验作为一种认知途径,要比其他途径更有效、更持久,而由此建立的城市形象也会更加牢固。   在那些以“我眼中的城市”为题的作文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城市的认知已经不再是教科书和电视画面的重复,而被嵌入了个体的个别经验。虽然本研究的对象都只有短暂的城市经验,不可能深入地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更加完整和更加持久的城市认知,但旧认知与新经验已经构成了明显的冲突,认知失调肯定已经产生。而这种认知失调随着城市经验的持续会变得更加剧烈。一般而言,农民进入城市之后,基本上被固定在城市的下层社会,虽然他们在空间上已经更加接近了城市,但他们更多的是接近了城市生活最严酷的一面:高楼不属于他们,财富不属于他们,迷人的闲暇生活不属于他们。属于他们的仅仅是:严格的工作时间,微薄的工资(这就是城市的效率性格对人提出的要求),以及城市对下等人无形但却咄咄逼人的歧视。这与他们最早通过教科书以及大众媒介所建构起来的城市形象有着巨大的落差。如此,他们就无可回避地卷入了一种认知困境所带来的深刻焦虑之中。   城市的制度、规范、习俗,作为一种城市性格或者本性,虽然构成了城市生活的主要场域,但并不容易被统摄进乡村人的城市认知之中,因为它毕竟是无形的。这样,城市人的态度——这种最容易获取的经验资料就成为了农民城市认知的一个重要来源。从个体主义的角度出发,农民与城市人的个人交往经验构成了城乡关系的一种原型。   农民通过与城市人具体交往中所获得的经验来逐渐修补、完善他们的城市认知。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城市人口中对农民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将会加重而不是缓解农民的认知失调。“农民对来自城市人的歧视非常敏感,他们最厌恶城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