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发布:2025-01-11约2.6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为教学内容,结合古诗词的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以下教学思路:首先,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其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再次,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最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学生能够运用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思维发展方面,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审美风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李凭箜篌引》的诗意与意象:让学生理解李贺运用独特的意象构建的诗歌意境,如“吴丝蜀桐张高秋”中的“吴丝蜀桐”代表了高质量的乐器材料,体现了音乐的高雅;“张高秋”则描绘了秋天的辽阔背景,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如“空山百鸟散还合,闲愁万绪无家赋”中的“空山百鸟”和“闲愁万绪”分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情感的复杂。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韵律、对仗、修辞等技巧来欣赏古诗词的美,例如分析“昆山玉碎凤凰叫”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以及它们对情感表达的强化作用。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中的“女娲炼石补天”象征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挑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这一深层次的意义。

-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唐代文化背景,如音乐、神话传说等,学生可能由于缺乏相关知识,难以理解诗中的文化内涵。

-诗歌情感与个人情感的关联:引导学生将诗歌的情感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如“梦入神山教神妪”中的梦幻元素,学生可能难以将自己的情感与诗中的意境联系起来。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教师讲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诗歌手法及情感表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小组探讨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诗人创作时的情景,增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古筝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朗读诗歌,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同时,展示相关的古诗词画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意境。

4.安排课后自主研究任务,让学生搜集与《李凭箜篌引》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其他作品、历史背景等,以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一首唐代的诗歌《静夜思》作为导入,让学生齐声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味。随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吗?有没有听说过李贺?”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李凭箜篌引》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介绍李贺的生平及其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接着讲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然后逐句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如“吴丝蜀桐张高秋”的意境营造,“昆山玉碎凤凰叫”的比喻手法等。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音乐元素,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诗中的‘吴丝蜀桐’和‘昆山玉碎’分别代表了什么?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诗中的两句进行讨论,分析其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同时,提醒学生在欣赏古诗词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2)选择一首李贺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分析其艺术特色;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鉴赏文章,字数不限。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推荐阅读李贺的其他诗歌,如《马诗二十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李贺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

-提供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如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