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京四中2009年中考物理复习 简单机械和功(二).doc

发布:2016-06-07约3.6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简单机械和功(二) 南京四中 周健 【设计意图】 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对知识点的学习相对比较独立,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如对本节中要复习的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关系,在进行功和功率的计算时,常出现乱套公式,测机械的效率和计算机械效率时,如何确定有用功和总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针对以上情况,考虑到是复习课,可让学生课前对要复习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起到小结的作用;同时为了搞清一些易混淆的知识,不乱套用计算公式,组织和引导同学分析和理解,通过比较的方法,借助例题加深理解。 【复习目标】 通过知识的梳理,让同学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由老师提出本节的重难点,组织和引导同学分析和理解,达到对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通过比较的方法,借助例题,让同学能够区分一些易混淆的知识,不乱套用计算公式。 【复习重点和难点】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计算和单位。 3、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和单位。 4、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框架图中的问题进行准备。 知识点框架图: 定义: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 几种不做功的情况: 功的计算公式: 功的单位: 定义: 物理意义: 功 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 单位: 定义: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器材、原理、步骤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知识点的梳理(5~6分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框架图,请学生按照框架图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回答。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并做简单的点评。 学生回答框架图中的问题。 答: 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几种不做功的情况:一是物体由于惯性移动了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二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三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的距离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 功的计算公式:W=Fs 功的单位:焦耳(J)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P= (P=Fs) 单位:瓦特(W) 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器材、原理、步骤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竖直方向上)重物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 这样可以高效梳理本节的知识点,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重难点的理解和解题指导(35~38分钟) 老师提出本节的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理解,并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重难点一:物体是否做功。 例题:如图,下列四种情况,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理由。 重难点二: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补充。 例题: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少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理由。 例题: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做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功率越大,做功越慢 功率越大的机械越省力 功率越小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少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理由。 重难点三:功和功率的计算。 老师介绍:功和功率的计算要注意“一一对应”,同时注意功率的变形公式(P=Fv)的使用。 例题: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G=4N的木块,在F=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5s内运动了2m,在这个过程中,重力G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J,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J,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W。 老师适当的点评。 例题:如图所示,滑轮阻自重及绳与滑轮的摩擦力不计,物体重30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以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