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清单(重难点突出).pdf

发布:2025-04-03约3.78万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清单(重难点突出)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大兴(今陕西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洛阳的含嘉仓是最大的国家

粮库)。

⑵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

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

“开皇之治”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

国的统治。

2、原因:①“开皇之治”为开通大运河奠

定经济基础。②根本原因:隋朝国家统-o

③有前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邛沟

是由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主持开凿的古运河)

3、时间、人物:隋场帝(文帝之子)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1今北京市),南至余杭

(今浙江杭州)。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祁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

经济的交流。

9、评价:1()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

的根

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

3()整体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罪在当

代,功

在千秋”。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

①萌芽:隋文帝时,废除了魏晋南北朝依据门第、被世家大族把控的选官

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权与

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

年。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

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兴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

道),三次远征辽东,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

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

亡。与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都是暴政)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隋朝外戚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陕西西安),李

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唐军陆续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

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高祖之子)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

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

如流。大臣魏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

多次。

⑵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合称“房谋

杜断”)o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a.三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

省。b.六部:吏、户、礼、兵、开h工,六部由尚书省统辖),明确中

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E,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