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元相图.ppt

发布:2017-05-29约1.01万字共10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堂练习答案 1、习题4: 可能出现两种组织: (1) 课堂联系答案 1、习题4: 可能出现两种组织: (2) 2、四相平衡反应: a+L=g+C2 g+C2=a+C1 g+C1=a+C3 3、1)四边形a’b’P’c’ 2)有三相平衡反应: L+a=b, L=a+g, L+g=b o1 o2 o3 I II III 5.15.3 截面图 1 . 水平截面 5.15 包晶相图 2. 垂直截面 5.15.3 截面图 5.15 包晶相图 5.15.4 综合投影图 5.15 包晶相图 5.16 四相平衡小结 5.16.1 立体模型中的四相平衡区 形状 上方 下方 共晶 三角形 三个三相平衡棱柱 一个三相平衡棱柱 包共晶 四边形 两个三相平衡棱柱 两个三相平衡棱柱 包晶 三角形 一个三相平衡棱柱 两个三相平衡棱柱 5.16 四相平衡小结 5.16.2 投影图中的四相平衡区 1、形状 与空间模型中相同 2、单变量线及走向在投影图中一般只有液相线标出箭头(走向) 四相平衡区共有4个点,每个点上有三条单变量线 从液相线走向可判别四相平衡区的类型并写出反应式 三箭头向里,共晶 两箭头向里,一箭头向外, 包共晶 一箭头向里,两箭头向外,包晶 5.16 四相平衡小结 5.16.3 垂直截面上的四相平衡区 1. 水平线 2. 根据水平线不一定能写出反应式 3. 只有水平线上下共有四个三相区时才能确定四相反应的类型 5.16 四相平衡小结 1、 空间模型 面接触的相邻相区相数差为1 2、 截面图 线接触的相邻相区相数差为1 3、热分析曲线上相邻相区相数差为1 四相平衡小结 5.16 四相平衡小结 5.16.4 相区接触法则 5.17 形成化合物的相图 形成稳定化合物时通常可将相图划分为数个,以化合物为组元。 1. 二元系形成稳定化合物 2. 形成三元稳定化合物 手册上的三元相图只是分割后的子相图,如 Fe-C—P三元系中的Fe-Fe3C—Fe3P相图 所以只需知道分割的概念就可以了 5.17 形成化合物的相图 5.17 形成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5.17 形成化合物的相图 如果形成化合物的相图中有两个以上的四相平衡反应,且四相区在投影图上重叠,则相图不能分割。 5.17 形成化合物的相图 5.18 实用三元相图分析 实用三元相图可能很复杂,可能有多个四相反应 5.18.1 垂直截面 分析和使用垂直截面的要点 1、相图的测定条件 2、四相区是水平线,但水平线不一定是四相区 只有和三相区相连的水平线才是四相区 从垂直截面上的水平线不一定能判断四相平衡反应的类型,只有水平线上下与四个三相区相邻才能判别反应的类型 3、三相区 形状不规则 一般情况下不能从垂直截面判断三相平衡反应的类型,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能判别。 5.18 实用三元相图分析 5.18.1 垂直截面 例2 Fe-C-Cr相图的垂直截面, 13% Cr 只有在795℃的反应能写出四相平衡反应的反应式,其它两个反应不能从这个图确定反应式 四相平衡区三个: 1175℃ L+C1+g+C2 (L+C1——g+C2 ) 795℃ g+C2+a+C1 ( g+C2——a+C1 ) 760℃ g+C1+a+C3 (g+C1——a+C3) 5.18 实用三元相图分析 5.18.1 垂直截面 三相平衡反应区八个:其中只有3个能写出反应式 L+a+g L+a——g a+g+C2 g——a+C2 L+g+C1 L——g+C1 a+g+C1 g+C2+C1 g+C1+C3 a+C2+C1 a+C1+C3 5.18 实用三元相图分析 5.18.1 垂直截面 例1 Fe-C-Si相图 两个垂直截面,含硅量分别是2.4%和4.8%,不含四相平衡反应 1、Si量升高时,共晶点和g相的含C最大值点左移 2、从图可确定三相平衡反应的类型是共晶型。 5.18 实用三元相图分析 5.18.1 垂直截面 例: Fe-C-Cr水平截面, 对比1150℃, 850℃两个截面 5.18.2 水平截面 用途:1)各种成分在给定温度下相组成 2)用重心法则计算各相百分数 特点: 1)三相区是三角形 2)两相区 和三相区相连边界是直线, 与单相区相连的边界是曲线 注意:从水平截面不能反映三相或四相反应的类型 5.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