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和磁》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和磁
九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总7个课时,其中课内研究性学习占1课时,每周3个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该主题单元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一般磁现象、磁场、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及应用、电磁感应及应用等,这些内容既是构成电磁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下一章“信息的传递”的重要基础。
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电和磁的三种现象,即电生磁、磁生电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单元学习的难点是对于磁场的认识。
本主题单元紧密围绕电与磁的联系进行设计,由简单的磁现象、电磁三现象以及电磁三现象的区别和应用三个专题组成。
专题一是通过一般磁现象,让学生认识磁场,为后面五个专题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题二是对电磁三种现象(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分别进行研究,所以是本主题单元的核心内容。
专题三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对本主题单元学习的核心内容进行高度的总结和概括,同时介绍了电和磁在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
其中,“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属于研究性学习内容。
本单元重点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学习效果:
1.会判断磁场的存在,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2.会用磁感线描述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情况。
3.知道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因素。
4.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5.知道每一类电磁现象产生的条件,能区分每类电磁现象;知道每类电磁现象背后的规律;知道每类电磁现象的典型应用。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2.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认识电流的磁效应,会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
3.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力运动,知道影响受力方向的因素。
4.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的偏转情况,能简短描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进一步研究电流周围的磁场。
2.经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过程,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经历探究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过程,能有意识地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
4.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体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归纳分析出影响受力方向的因素。
5.对电和磁的三种现象进行简单的归类和比较,?提高分析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了解电和磁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对应课标 1.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2.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研究磁场?
2.通过电与磁的比较,猜想电与磁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3.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
4.每种电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典型的应用??
5.怎样区分三种电磁现象? 专题划分 专题一:简单的磁现象----?怎样描述磁场????(??1?课时)
专题二: 电磁三现象??????????????????????(??3?课时)
专题三: 三现象的区别和应用??????????????(??3课时)
? 专题一 简单的磁现象——怎样描述磁场?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2.经历观察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的偏转情况,能简短描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进一步研究电流周围的磁场。 专题问题设计 问题1:关于磁现象,你已经了解哪些知识?
问题2:怎样认识磁场?
问题3:指南针为什么可以指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学生2人一组准备: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铁片,塑料直尺,光盘,铜导线,铁屑,钢针,大头针,铁架台,细线,磁卡,废存折,磁带,小磁针,立体磁感线演示器。
?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1:吸引桌上的哪些东西能被磁体吸引?
探究2:磁体各部分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否相同?
探究3:让小磁针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探究4: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探究5:能否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该如何去做?
学生讨论交流:
1.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由此得到结论;
2.各小组评估结论;
3.教师总结;
活动二:认识磁场
1.实验演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