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工艺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红字不要求,蓝字是补充!不排除错别字啊!
2.1 液态金属充型过程的水力学特性及流动情况
浇注系统: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各组成部份的作用)P11
2.2 浇注系统的设计 P19
按截面积分:收缩式浇注式(定义,特征),式浇注系统(定义,特征),
收缩式浇注
定义: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的横截面积依次缩小的浇注系统。
特征:液态金属在这种浇注系统中流动时,由于浇道截面积越来越小,流动速度越来越大,从内浇道进入型腔的液流,流动速度很大,对型壁产生冲击,易引起喷溅和剧烈氧化。但此种浇注系统在充型的最初阶段直至整个充型过程,都保持充满状态,金属液中的熔渣易于上浮到横浇道上部,避免进入型腔。此外,这种浇注系统所占体积较小,减少了合金的消耗。这种浇注系统主要用于不易氧化的铸铁件。
扩张式浇注
定义: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截面积依次扩大的浇注系统。
特征:金属液在横浇道和内浇道中流速较慢,在进入型腔时流速平稳。不足之处是横浇道在充型初期不易充满,在开始段浮渣作用较差。易氧化的铝合金和镁合金要求液流平稳,大、中型铸件一般都采用扩张式浇注系统。
液态金属导入位置:顶注式(定义,特征),底注式(定义,特征),
顶注式
定义
优点:①液态金属从铸型型腔顶部引入,在浇注和凝固过程中,铸件上部的温度高于下部,有利于铸件自下而上顺序凝固,能够有效地发挥顶部冒口的补缩作用。
②液流流量大,充型时间短,充型能力强。
③造型工艺简单,模具制造方便,浇注系统和冒口消耗金属少,浇注系统切割清理容易。
缺点:液体金属进入型腔后,从高处落下,对铸型冲击大,容易导致液态金属的飞溅、氧化和卷入气体,形成氧化夹渣和气孔缺陷。
底注式
定义
2.3凝因金属收缩过程工艺分析 p26
缩孔缩松(定义)p27
疏松是指金属液在铸模中冷却和凝固时,在铸件的厚大部位及最后凝固部位形成一些分散性的小孔洞。 缩孔形成机理P27
共同点: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主要区别原因:
(1)缩孔合金结晶温度范围窄P27
(2)缩松合金结果温度范围宽P28
扩张角补缩困难区消除缩孔措施:铸件顶部厚大截面处安放冒口;采用顶注式浇铸系统、形成自下而上的顺序凝固,将缩孔引向冒口区
2.4冒口设计冒口的作用
④利用明冒口观察型腔内金属液的充型情况。
3.2粘土湿型p45
粘土湿型水玻璃砂
4特种铸造:
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压力铸造
5.2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浇注位置的确定原则93
熟读图5-1至5-2例题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p94
熟读图5-3至5-8例题
?
5.6液态金属成形工艺设计实例
铸造工艺图的绘制 p100
绘出实例讲解。
6.2锻件分类及锻件图设计P107
锻件图分类及设计内容P110
?
6.3开式模锻的变形特征及终锻与预锻模膛设计p113
开式模锻定义
开式模锻变形过程:镦粗,形成飞边,充满模膛,打靠。
飞边槽的作用
终锻模膛的组成及设计依据 p114
终锻模膛的组成
②飞边槽设计
形式Ⅰ—飞边在上模膛内聚集,常用。
形式Ⅱ—桥部在下模膛内。
形式Ⅲ—用于形状复杂件。
③钳口设计
主要为终锻模膛和预锻模膛沿分模面上下局部加工装配成的特制凹腔,作为钳夹操作空间。
?
6.4 制坯工步的选择及模膛设计 P118
圆饼类锻件制坯:镦粗(特征)
长轴类锻件制坯:
滚挤
拔长
弯曲
卡压(特征)
6.6闭式模锻工艺及模具设计P131
闭式模锻的变形过程:镦粗阶段,充满角隙阶段,挤出端部飞边阶段。P133
?
7.1挤压成形工艺
热挤压
温挤压
冷挤压挤压的基本方法:正挤压,反挤压 p141
冷挤压应力与应变状态分析 p142
8.2 冲裁
冲裁过程:
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冲裁件的质量:
冲裁件断面:
光亮带断裂带圆角毛刺冲裁件凸模与凹模尺寸的确定原则P156
冲孔
落料公式
为保证间隙,需满足:≤
?
8.3弯曲
弯曲过程:
弹性弯曲,使毛坯变形区产生弹性弯曲变形。
弹-塑性弯而产生塑性变形。
纯塑性弯曲应力中性层应变中性层应变中性层窄板弯曲和宽板弯曲应力应变分析p162
最小弯曲半径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弯曲变形回弹弯曲回弹影响的因素越大,回弹越大。
②相对弯曲半径 r/t :r/t 越大,回弹越大。
③弯曲中心角α:α越大,变形区的长度越长,回弹积累值△α也越大,故回弹角也愈大。
④工件的形状、弯曲方式、弯曲模结构及凸、凹模间间隙等。
8.4拉深
拉深系数防止拉深起皱和开裂的方法
拉深次数和例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