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水利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的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我县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大条件,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按照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方针政策和治水思路及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认真抓2011年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去冬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解决农村“四难”为重点,实行山水田林路电气园综合治理,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大条件,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2011年4月25日,全县去冬今春上马水利工程建设82件,完工75件。累计完成综合土石方381.53万m3;投入劳动工日355.38万个,出动机械台班3.02万个,完成投资9100.78万元,其中:各级政府7550.78万元,群众投资1550.00万元。修复水毁工程34处,疏浚河道4.52公里,清淤渠道145公里,新修水库2座,新建村镇供水工程35处,新建小水池477个,新增蓄水能力24.1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0.3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48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23.5万m3,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17万人,完成渠道三面光衬砌37.65公里。
(一)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广泛发动群众,推行“一事一议”制度
2010年安全饮水工程经过民主协商,召开村民大会“一事一议”,村民投票表决,群众自愿投工5200余个,国家投资67.5万元,自筹资金4.504万元,完1.18万立方米,新建水池5个,安装管道27.5公里,彻底解决了大庄乡大冲村、大斗把必、王家营周村、王家营邱村、乱头村、山后村3014人、1571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3、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各项职能工作
4、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5、科学规划,搞好项目建设
做好项目论证和储备;项目申报中,针对小水窖、自来水、水库、沟渠等不同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和申报;项目获批后,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组织实施,加强项目跟踪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建成后,严格验收程序,确保水利项目建设一项、成功一项,发挥效益一项。
6、宣传发动,强调群众参与
7、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县水利发展与改革步伐;完善农村水利长效发展机制,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导向,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推动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完善水价配套制度,保证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农田水利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和基础。回顾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领导,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多次视察农田水利建设,并对工程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县直各部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积极投工投劳,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认真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责任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工作,确保工程建设一件,成功一件,发挥效益一件;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水利设施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广泛开展水利建设的宣传报道,应造了全民大干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水利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为保障和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县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与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水利发展的步伐与全县改革发展的形势、治水观念和水利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水利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抗击干旱和洪涝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工程性、季节性、区域性、水质性缺水等水失衡现象仍较普遍,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存在着水利建设资金筹措难、水工程安全隐患消除难、水能资源有序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