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20世纪的古建筑保护.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1世纪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
文摘:21世纪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延续息息相关。本文作者凭借50多年从事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的经验,以俄罗斯为例,对这项事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作者不仅讨论了修复中具体的操作技术、单体建筑的修复与重建、传统工艺、自然与修复等问题,而且从建筑与历史环境、修复哲学、修复的社会性等深层次探讨了21世纪修复科学的未来。特别是作者对计算机辅助修复、修复经济学、修复科学理论等21世纪前沿课题的讨论,更清晰的展示了21世纪修复事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21世纪,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修复科学 当我开始有关21世纪的思考时,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还需不需要古建筑保护与修复? --还需不需要古代建筑文化遗产? --还需不需要保护与延续古老的人类文化? 自古以来,每个人都以之为源,所有人都引以自豪的是什么呢? 至少我认为,是文化--它是人类生活范围中很高的一种层次与境界。 在人类社会中,经常存在着轻视教育的现象,因此广泛地引起人类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的衰落。 人类教育受什么的影响更深远呢? 教育结构与文化修养的作用不可轻视。 在文化上,历史遗产、博物馆、图书馆的物质传载媒介影响作用广泛。 受过教育的人应当知道剽窃是极有害的,但对历史遗产的破坏是更加有害的。保护历史遗产、尊重人类的历史,对社会的发展将有极大推动作用,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因为对历史的尊重与爱护会使人类社会更加丰富、更加健康,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对历史文化遗产、人类建筑文化遗迹的破坏却时有发生。特别是在20世纪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二战后的30多年中,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当历史建筑坍塌时再说我们出钱修复,这是很不明智的对策。 接踵而来的更加恶劣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呢?是后人们对历史文明逐渐淡漠、摈弃、丧失兴趣。特别是那些在今天不能适应所谓现代化功能的历史建筑,它们的处境更加危险。 当我们庸俗地谈论历史建筑时,时常会遇到许多自以为是的对历史遗产的理解,而实际上那些人并未深入了解其本质及这个严肃的题目所积累、叠加出的浓厚知识。 建筑物的修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活动,而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古迹建筑的修复与保护是社会性的,与文化一样,是与人类社会相联系的最完整的人类智慧的环境体现。 文化的发展与历史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在各自的轨迹中独立地发展,当它们在一定层面中相互融合,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就会到达一个极高的境界。 现在,这种良好的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但这种全面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在21世纪中必然会得到极大进步。 在下个世纪的人类生活中,当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会转向对更高层次的道德、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在我们这些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新时期即将到来。 回顾历史,在人类社会觉悟普遍提高时,出现了希腊的鼎盛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繁荣。当今的俄罗斯应该对道德、精神的认知重新定位。 民族稳固的基本精神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在这种精神形成之后,高速发展的社会物质生产问题则相对容易解决。 我们的下一代将拥有更加多样化的技术设备。但我认为,在一代人或两代人之后,社会的发展将回到补充道德精神的轨道上来。 那么,当今世界对人类古代文化艺术遗产是如何追求的呢?历史文物古迹建筑在下世纪从各个方面将会引起人们什么样的兴趣呢? 关心这些问题的人和由各专业组成的专家学者群体一样具有崇高的目标。每个民族都为其深厚的民族根源而自豪。在社会文化中明显反映出来的人类道德方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睿智的古希腊人创建了帕提农神庙,至今世人无不为之敬仰。这与当时社会及其最高权力机构重视文化紧密相联。这种历史长河中创造性的壮举及其对后人的影响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20世纪末,人类产生了接触自然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工业化社会中,就像专家学者指出的那样,确定有科学根据的预测、审视自己专业活动的前景,是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前提。对未来生活的预测,不仅体现在人类回归自然之中,对人类自身所创造的文化精神领域的重温在下一世纪将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中,将会进入人们的生活。当然,这种重温是在更高、更现代化的层次中进行的。 许多事物可以推测与预见,而不应该对其可信度进行无条件的指责。现实世界始终是由自然界的标准所确定的。自然有自己的规律,自然分配是有重点的,这也是其日常运转的严格条件。由于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周期性成了人类社会的特点。人们在不同时期兴趣爱好的表现是不同的。在我们的建筑研究领域,对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复研究范围正在逐渐扩大,这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及文化回归的一条重要途径。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