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地热资源发育特征及地热旅游的开发建议.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庆市地热资源发育特征及地热旅游开发建议
[摘要] 本文对大庆市地热资源发育特征进行了概括论述,并结合地热流体化学性质、大庆
地区旅游资源现状,提出地热旅游开发模式、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大庆市;地热资源;地热旅游
一、序言
地热资源是清洁型能源,是存在于岩石孔隙裂隙中,无污染含有对人体有益
天然矿物质的一种流体。我国温泉文化久远,古代早有诗词大家对温泉吟诗歌赋,
李白曾诗中写道:“精览万殊入,潜行七泽连。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赞美
温泉的神奇与功效。
大庆市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经过了40 余年的开发,成功应用于供暖,洗
浴,种植、养殖等领域。近年来,地热旅游逐渐成为地热利用一个新的开拓领域。
地热旅游即是以温泉为核心,以当 旅游文化,民俗风情及特有景观为基础,以
保健疗养、休闲度假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服务项目。地热旅游符合人们对健康、原
生态生活品质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蕴藏巨大商机。
二、地热资源发育特征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本区地热资源属层状热储 型,
地热资源形成的三大要素热源、热储和盖层结构配置清楚,特征明显。热流来自
球内热能的集合,即幔源热、下 壳熔融层热流和中上 壳花岗岩体放射性热
流的叠加耦合。本区大地热流值为 1.9HTU,高于全球平均值 1.5HTU,具有较高
地温值。热储呈层状分布,各级断裂的发育为 热流体循环交替运移提供了通道。
顶部分布巨厚的泥岩,为良好的盖层。
研究区热储 型以孔隙型热储为主,地热系统属对流型与传导型复合成因
型。热储层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系姚家组、青山口组、泉头组沉积岩孔隙热储,顶
板埋深924~1096.5 m,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岩,砂岩与泥岩互层。
研究区地热资源平面分布以克尔台乡-一心乡-高家-齐心为界。北部热储物
性较好,为地热资源赋存丰富区,地热井一般深度1700~2200m,降深30~120m,
3
涌水量850~1400m /d,井口水温50~60 ;南部热储物性较差,为地热资源赋存
3
较差区,地热井一般深度1700~1900m,降深102~210m,涌水量211~415m /d,
1
井口水温40~55 。
研究区地热流体总的物理、化学特征为低温、重碳酸型、弱碱性、高矿化度、
低放射性。地热流体中富含Sr、Br、I、H SiO ,溶解性总固体一般含量 1500~
2 3
6500mg/L,热水温度及F 达到医疗矿泉水准,可命名为含Sr、Si、Br、I、Cl-HCO3
盐的F 矿水,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人们通过洗浴,依靠地热水的温度、机械
冲击作用和化学矿物成分,能达到治病除患的效果。
三、地热旅游疗养开发前景
(一)保健功能的开发
下热水化学成分对疾病有非特异性治疗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地热水的化学
成分和物理作用,进行热矿泉保健疗养项目开发。利用偏硅酸、氟、硫化氢、偏
硼酸、氡的保健功能及热矿泉的温度、浮力、压力等物理学作用,在县城区及旅
游休闲园区开展中西药浴,物理保健等项目。
(二)温泉旅游休闲功能园区的建设
地热旅游业开发的主题构思是建成以温泉养生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聚集
区,建设旅游休闲、疗养综合性多功能旅游度假区。以“疗养保健-特色饮食-
健身游玩-猎奇认知”为建设体系,以“浴温泉、品泉鱼、采蔬果、观湿 、识
油田”为特色,将地热与湿 、油田地质公园结合建设,在温泉养生休闲的基础
上建设地热生态农业(养殖、种植)园,既可以让旅游者感受到温泉的保健功效,
又可享受到温泉垂钓与温泉种植采摘的乐趣。
四、开发对策及建议
(一)准确定位,统筹规划
温泉旅游开发应充分考虑 理条件、历史文化以及商务上的优势,将生态和
文化融合在一起,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临近市区或市郊,温泉旅游开发模式以
休闲、保健式为主,建设高档度假酒店、温泉主题公园等;较偏僻 区,尽量开
展原生态开发模式;临近风景区,周边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地热旅游可以采用综
合开发模式。因 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