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道路交通法规及交通行政管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道路交通管理 第二章 道路交通法规与行政管理 本章内容 §2 道路交通法规与行政管理 §2.1 道路交通法规 §2.2 道路交通违法与事故处理 §2.3 交通行政管理 一、道路交通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1. 道路交通法规的概念 道路交通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颁市的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道路交通活动的相关规定。它是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四层次组成的法律体系,道路交通法规是实施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其效力依制定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在其制定机关的权限范围内有效。 2. 道路交通法规的作用 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保障道路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和依法行政 二、交通立法的目的 以法律的形式和正确应用法律的权威来保障交通安全、舒适与通畅,以维护道路交通的合法使用者不受其它不正当使用者的伤害或骚扰。 三、交通法规的层次 1)法律 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依法制定相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3)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次于行政法规,如《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4)规章 规章是指由国务院组成部门及下属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利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法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前者称为部门规章,后者称为地方规章,规章的效力仅及于制定主体管辖范围之内,并不得与宪法、法律和法规相冲突。部门规章如《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办法》、《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 四、交通法规的内容 1)调整交通参与者进行道路交通活动的法律规范,内容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道路交通话动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使用道路和道路交通工具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等。 2)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技术标准、公安部颁发的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中的相关内容。 3)关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内容包括:抽象的行政行为,如受委托制定起草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制定、发布规范件文件和行政命令等;具体的行政行为,如检验、许可、鉴定、检查、盘查、指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实施行政处罚等。 4)关于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规范,即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和工作人员管理者的管理规范。 5)关于监督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民警及其行为的规范,如监督的机构、职责、工作原则、工作程序、监督的内容、形式以及监督结果的处理和法律责任等。 一、道路交通违法处理 道路交通违法处理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通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道路交通法规的行为所进行的纠正、教育和处罚等行政执法活动的总称。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2009年4月1日) 1. 道路交通违法处罚的种类 (1)警告,是对违法人的告诫,是行政处罚中最轻的一种。一般适用于初犯和偶犯者,并且是情节比较轻微、后果较小的行为。 (2)罚款,是对违法人强制性的经济处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行政处罚手段。 (3)吊扣驾驶证,是在一定时间内取消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资格的处罚。 (4)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法人短期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是最重的一种交通违法行政处罚方法。 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道路交通事故不仅可以是由于特定的人员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意外造成的,如由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自然灾害所造成的。 因果性 、偶然性 、潜伏突发性 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 (1)按事故后果分类 (2)按事故的主要责任方的车种或人员分类 1)机动车事故是指机动车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包括机动车单独、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摩托车、机动车与自行车、机动车与行人以及机动车与火车等六种情况。 2)非机动车事故主要是指自行车事故,即骑自行车人过失或违反交通规则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包括自行车单独、自行车与机动车、自行车与自行车、自行车与其它非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以及自行车或其它非机动车与火车等七种情况。 3)行人事故是指由于行人过失或违反交通规则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包括在行人负主要责任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压死或撞死行人的事故,也包括火车在铁路道口撞死撞伤人的事故。 (3)按事故对象分类 1)车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