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社区残疾人工作半年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年社区残疾人工作半年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前安社区紧紧围绕市残联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我社区的残疾人工作,在上半年的工作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根据年初残联下发的有关文件,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安排社区残疾人工作,并制定了残疾人工作计划。
二、积极做好先进文化社区的创建工作,按照要求认真学习和领会精神,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开通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公共博客,及时发布有关残疾人各种信息,反映残疾人工作动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网上了解残疾人工作的相关信息和残疾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好的可以借鉴的东西,为我们更好地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活动,丰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今年以来,我们组织残疾人参加了残联组织的庆“三八”联欢会等活动。
四、积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有四人参加了残联和就业局开办的“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有关的就业知识,增强了就业意识。我们还及时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
五、开展助残日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唤起社会关注残疾人。助残日前夕,在社区门前设立宣传台,悬挂宣传条幅,向过往行人宣传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残疾人康复知识,受到社区居民特别是残疾人及亲友的欢迎,许多残疾人积极主动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散发各种宣传资料200余份,回答了残疾人的有关问题。还向残疾人李长伟捐赠了图书。
六、认真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工作,共为108名残疾人填发了领证申请表。
七、继续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定期和不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情况,相互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通过沟通增强了残疾人生活的信心,消除孤独感。还为3名白内障患者提供了治疗信息。
总之,通过半年的工作,使我们更加增强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信心,同时能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而感到光荣。我们有决心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工作的力度,按照年初制定的残疾人工作计划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上级满意,更让广大残疾人满意!上半年,我县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残联部署的工作重点,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工作各项任务。
一、构建立体化社保体系,提升三大水平。一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突出抓好残疾人在养老、医疗、住房等领域的保障工作,对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行每人每年补助1440元,对重度残疾人和低保家庭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给予每人每年补助100元;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个人自负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目前残疾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实现残疾人全部免费参加城乡医疗保险;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对全县残疾人危(旧)房进行改建、修缮,并根据改建、修缮面积和户籍数给予3000—30000元的补助。目前,全县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1m2,达到我县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75%。
二是提升托(安)养水平。着力抓好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积极打造以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为核心的残疾人托(安)养模式,并将肢体、精神、智力二级残疾人优先纳入托(安)养范围,重度残疾人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供养标准,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供养从每年13560元提高到20400元,高出省指导线5400元,实现贫困重度残疾人免费供养的目标。今年将为415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托(安)养庇护照料服务,同比上年提高6.2%。目前,全县共有集中托养机构1家,日间照料机构18家,托(安)养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345名,并建有省级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1家,市级1家,县级2家,70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得到庇护服务。
三是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建立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上半年为全县315名残疾人发放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23.6万元;实施“一户多残”补助政策,上半年审核214户残疾人家庭给予每月100、150、200元不等的补助;加大医疗补助力度,我县在省特殊救助的基础上上半年出台实施了洞头县残疾人特殊救助政策,残疾人因病自负部分超过1万元以上给予10%--30%不等的补助,有效的缓接了残疾人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二、构建造血型扶残体系,改善三大环境。一是改善康复服务环境。大力推进“康复进社区”工作,新建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机构6个,社区康复室(点)18个,并配备康复协调员93名,实现街道(乡镇)、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基本满足贫困残疾人助明、助听、助行、助医等康复需求。加大精神病人服用药物保障力度,该项工作我县比省残联出台《关于做好贫困精神病人服用基本抗精神药物费用全额保障工作的通知》整整提早了5年,而且我县将覆盖面扩大到所有精神病人。上半年为全县227名精神病人发放药物20余万元;实施残疾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