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3).docx

发布:2022-07-08约9.91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本工程主要包括4层地下室及10层地上主体,地下室整体112. 7mX87. 4m,主 体结构。工程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轴线与标高 的竖向引测、沉降观测、建筑物垂直度与几何尺寸控制等均为本工程施工的重点。 为此,我们将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方案,在现场成立专职测量小组,配备相应精度、 数量的测量仪器,制定专项方案,利用先进的管理体系组织测量工作。 针对工程特点,我们将制定两级平面控制网络来保证工程平面定位准确,从空间 上现场总体设置两级高程控制网络,严格执行分级负责、复核验收的组织方法,确保 各分项工程的安装准确。 一、施工准备㈠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全国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定位图及轴网关系图; 5、设计院提供的结构及建筑图纸;6、测绘勘察单位提供的平面及高程点坐标。 ㈡测量仪器的配备 为满足本工程精度要求,我们将配备、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激光铅垂仪等先进 仪器,工程开工前向监理和建设单位提供全部测量仪器计量检定合格证书,测量设备1、二级控制网的设计: 二级控制网即为轴线控制网,因本工程建筑深度校审而且主体在大基坑范围内, 不宜采用外控法对建筑物轴线进行控制和传递,所以将轴线控制网布设成内控网。为 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及坐标统一性,内控点均布设在建筑物内。 二级控制网为首级控制网下的轴网控制线。二级控制网以通过建筑物的纵横向边 轴及中轴线为主要控制网。为防止施工时结构柱绑扎钢筋对视线的阻挡,轴线控制桩 点平行偏移出轴线1m的距离。 2、布设方法: 在首级控制点上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测设出既定点位,然后取任意闭合环交点 设站,与其他几点进行直角和距离进行检验。符合《工程测量规范》条I级 建筑方格网精度要求(即角度误差小于±5〃,边长相对中误差小于1/30000)。检验 合格后,在延长线上建立地面控制桩。控制桩用大木桩浇注碎标志,并用护栏进行维 护。 ⑴基础二级网的测设: 垫层二级网点用墨线标志,底板上二级网点在底板碎施工时在各点位上预埋200 X200mm预埋件,在埋件上进行闭合差的归化改正,确定最终点位,钻2mm孔镶铜芯,作为二级网向上层传递的基准。 ⑵主体二级网的测设: 主体利用2 kg垂球、对中器及经纬仪进行向上传递。当基础施工完毕后,此时基 坑底部已经基本稳定,在测量时首先进行基坑外围轴线、标高控制点的复核,确认控 制点无误后,利用激光经纬仪,水准仪将标高控制点、轴线施放到零层板外表上,并 设立建筑物高程控制点和内控轴线控制网络系统。此时建筑物内形成独立系统,而外 部标高、轴线控制点转换成为建筑物的变形比拟系统,将作为建筑物沉降、不均匀沉 降引起的倾斜、外墙装饰墙面控制的检验等基点。外部控制点须经常检验复核,保证 系统的精确度。 当内控轴线、高程系统完成后,将由基础向上进行整个结构内控轴线施放。内控 轴线传递采用高精度激光经纬仪进行内控轴线测设。交汇点垂直向上的楼板均每层留200mmX200mm的测量孔,利用激光经纬仪通过轴线交汇点向上垂直投射至上层空洞 处的透明靶上,确定上一层楼四角控制轴线交汇点,再利用J2经纬仪将四点转角交汇复核,即可得到上层楼层的控制轴线平面,利用该平面控制体系即可控制上层楼的 施工位置。 内控点预埋件及埋设示意图 六、建立高程控制网: ㈠高程控制点的布设: 本工程布设的首级控制网观测点,埋设稳定且环顾场地,可作为高程点布设。在 观测点侧边植入稳固不易变形的沉降观测点作为高程点,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 点,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测量附和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在布 设的水准点上,形成场区的高程控制网,水准基准网点使用精密水准仪定期进行复测, 保证整个工程的整体统一性,前三个月每隔15天符合一次基准点,以后每『2个月 符合一次。 ㈡水准点的引测: 高程测量采用二等水准引测,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上的相关要求, 采用往返测量。 ㈢轴线及高程的竖向传递: 1、轴线内控点的竖向传递⑴在施工过程中,在每层的楼板与内控点相对应的位置预留200X200的预留孔,预 留洞安置方法如下列图所示, ⑵轴线的内控点利用激光铅垂仪通过预留孔向上传递,如下列图所示。 手 发捽制I占 2、高程竖向引测方法 ⑴悬挂钢尺法引测:正负零到结构高40米以下我们采用传统的高程传递方法即悬挂钢尺法。选用经过检验合格的钢尺,按尺长改正要求悬挂等同重力的公斤数的重物, 通过两台同精度的水准仪上下两层同时观测三次,每次读数时上下错动钢尺2?3cm, 取三次读数的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序号 工程 允许误差(umm) 1 每层 ±3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