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

发布:2025-03-21约4.92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位于[具体位置],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由[X]栋建筑物组成,包括住宅、商业及配套设施等。本工程结构形式为[结构类型],基础类型为[基础类型]。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3.本工程施工图纸

4.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及相关资料

三、测量放线准备工作

1.人员组织

成立专业测量放线小组,成员包括测量工程师、测量员等,明确各成员职责。测量工程师负责全面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测量员负责具体的测量放线操作。

2.仪器设备

配备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激光铅垂仪、钢尺等测量仪器,并确保仪器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要求。所有仪器设备均需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测量资料

收集和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尺寸、标高及结构特点等。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现场踏勘和复核,确保控制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场地清理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障碍物,以便于测量放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测量放线流程

1.建立测量控制网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和引测。在施工现场选择通视条件良好、不易破坏的位置设置首级控制点,形成闭合导线控制网。

-对首级控制点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确定其坐标和高程,并做好标识和保护。

-以首级控制点为基础,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建筑物各轴线的放样和标高的传递,建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控制网。

2.建筑物定位放线

-根据施工图纸和测量控制网,使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主轴线的放样。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轴线控制桩,并做好保护。

-依据主轴线,使用钢尺进行建筑物各细部尺寸的放线,确定建筑物的轮廓线。

-在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及纵横轴线上设置控制桩,并在桩顶钉上小铁钉作为标记,以便于后续施工过程中的复核和控制。

3.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土方开挖前,根据建筑物的定位控制桩,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基础边线和基底标高的放样,并撒出白灰线作为开挖边界。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基础的位置和标高进行复核,确保基础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施工完成后,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基础轴线和标高的验收,并做好记录。

4.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主体结构施工时,采用激光铅垂仪进行竖向轴线的传递。在首层设置激光铅垂仪投测点,在各楼层相应位置预留孔洞,通过激光铅垂仪将首层轴线投测到各楼层,并进行闭合校验。

-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楼层平面放线和标高传递。每层楼施工前,根据上一层楼的控制轴线,在本层楼放出建筑物的轴线和边线,并弹出墨线。同时,使用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本层楼,在墙柱钢筋上做好标记,作为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的依据。

-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建筑物的垂直度、平整度进行测量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处理。

5.装饰装修施工测量

-装饰装修施工前,根据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控制点,对墙面、地面、门窗洞口等进行放线,确定其位置和尺寸。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水准仪和经纬仪对装饰装修工程的平整度、垂直度进行控制,确保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沉降观测

-在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及纵横轴线上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采用预埋件或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物上。

-从基础施工开始,定期对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观测周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完工后观测频率适当减少,装饰装修阶段可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绘制沉降曲线,分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如发现沉降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五、测量放线方法及技术要求

1.全站仪测量

-全站仪是一种集测角、测距、测高差为一体的测量仪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测量前,对全站仪进行预热和初始化设置,检查仪器的电池电量、水准气泡等是否正常。

-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模式,如角度测量模式、距离测量模式、坐标测量模式等。在进行角度测量时,应精确照准目标,读取水平角和垂直角;在进行距离测量时,应确保仪器和目标之间的视线良好,避免遮挡和反光。

-测量完成后,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进行计算和分析。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