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研究会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
摘要 本文从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过程入手,阐述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策,并结合X企业的实际状况,对其内部控制进行重新设计。
目 录 III
1绪论 1
1.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方法 1
2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 2
2
2.1.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2
2.1.2中小企业的特点 2
2.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2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4
3.1 提高认识 4
3.2 深化产权制度改 4
4
3.4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4
4案例:X企业内部控制设计 6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 9
1绪论
1.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必须顺利过渡,又能充分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有必要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演变、内部控制的目标、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完善和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与大企业同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1.3研究方法
在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必须顺利过渡,又能充分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有必要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演变、内部控制的目标、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
2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
2.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2.1.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正文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部门(或者由企业的章程所规定的经理、厂长等类似的决策和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1]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2.1.2中小企业的特点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是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其次是员工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数少、组织结构简单,另外还具有专业化经营、科技创新力强、多元化及经营灵活等特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中小企业不仅向国家缴纳了大量税款,而且吸纳了众多城乡劳动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困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
2.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四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前,人们习惯用内部牵制这一概念。内部牵制思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定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
最早涉及内部控制的职业文献是192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联邦储备委员会(FSB)修订发布的《会计报表的验证》(Verification of Finaneal Statements)。[2]
最早定义内部控制的是1936年发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Examination of FinanciM State一merits by Independent Public Accountants)。[3]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1958年美国学者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了表述,将内部控制一分为二:将保护企业财产、检查会计信息正确性和可靠性为目的的控制作为内部会计控制,这些控制包括授权和批准制度、从事会计记录和簿记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财产实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将提高经营效率、坚持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为目的的控制作为内部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