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4-03约2.6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绘的田园风光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内涵。

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儿童天真活泼的赞美。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一家小旅店,店主人姓徐。一天,来了一位诗人,他被这个村子的美景吸引住了,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7分钟)

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强调篱疏径菜蝶等字的读音。

读出诗句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4.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三)理解诗句,感悟意境(20分钟)

1.学习第一、二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出示篱笆和小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篱落疏疏的意思是篱笆稀稀疏疏的。

一径深就是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提问:从一径深你能想象到什么?(小路很长,仿佛没有尽头)

再看图片,说说树头新绿未成阴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树上刚刚长出嫩绿的叶子,还没有形成茂密的树荫)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篱笆稀稀疏疏的,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来,还没有形成树荫。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句诗所描绘的乡村早春景色,感受那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2.学习第三、四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播放一段孩子们追逐蝴蝶的动画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视频,说说看到了什么。

提问: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描绘的是不是这样的情景?急走是什么意思?(快速奔跑)

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个追逐蝴蝶的儿童,说一说当时的心情。(兴奋、激动、好奇)

那蝴蝶飞入菜花后怎么了?(飞入菜花无处寻,蝴蝶一下子就不见了,因为菜花也是黄色的,和蝴蝶的颜色一样)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的画面:几个儿童奔跑着追逐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金黄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儿童的天真活泼,乡村生活的有趣)

3.小组讨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乡村画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早春的画面,稀疏的篱笆、幽深的小路、嫩绿的新叶、金黄的菜花,还有天真活泼追逐蝴蝶的儿童,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趣味的乡村田园图。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杨万里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引导。

2.教师总结:作者通过描绘乡村的美景和儿童的天真活泼,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时光的美好与珍贵。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童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追逐蝴蝶这样有趣的经历,进一步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五)朗读背诵,拓展延伸(10分钟)

1.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指名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和乡村的美好意境。

男女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配乐朗读,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画面记忆背诵。

同桌互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