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墩承台施工方案及工艺(修 )_secret.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墩承台施工方案及工艺
工程概况:
主桥0#、1#墩承台平面尺寸为20.2*14.2m,厚度4.0m。钻孔桩施工前已形成筑岛围堰,现围堰上平面尺寸为26.2*20.2m,边坡为自然坡度。岛面高程为51.45m,承台顶高程0#墩:49.45m、1#墩49.15m。承台底高程0#墩:45.45m、1#墩:45.15m。两个承台相对于河面位置详见筑岛围堰平面图。混凝土标号为C30。
水文、地质情况
0#、1#墩位于蒸水河内,现阶段墩位平均水深约为7.5米,枯水期水位标高基本稳定在49.5米左右,桃花汛约为51.5米。水流速不大于1 m/s。0#、1#两个主墩地质条件大致相同,只是1#墩的覆盖层相对较厚一些。根据两个墩位的地质钻探资料表明:其墩位处河床面呈一斜坡走势,靠岸边高,河中低。1#墩尤为明显。0#墩河床标高为42.5—44.8m不等,1#墩河床标高为41.9—48.75m不等。0#墩在高程43.0m有50—80cm厚的淤泥或回填土。1#墩在42.0—48.7m范围内有1.6—4.2m厚度不一的淤泥、亚粘土覆盖层。河床覆盖层以下为沙砾层,厚度3m左右。
施工方案
0#、1#两个主墩承台施工拟采用先将基坑开挖一半深度再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下沉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方法进行施工。详见承台开挖施工步骤图。
其具体做法是:
1、考虑到承台开挖深度在水面以下约为5.5米,整个基坑开挖深度约为7.0米,为了能达到有效止水和开挖放坡的需要,拟先将围堰各临水边用黄粘土加宽4.0米。
2、基坑正式开挖前,在筑岛围堰各临水边用双层厚薄膜将整个坡面覆盖,以增强止水效果。
3、为预防基坑挖至基底时渗水较大而使基坑难以继续开挖,拟先将基坑挖至3.5米时制作一钢筋混凝土沉井围堰。详见附图。
4、在开挖3.5米深的基坑过程中,用钢轨或Ф150mm钢管形成两层支护桩,在桩与桩之间用5mm脚手板进行支挡。另外再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用土袋在必要的地方进行堆码防护,以确保整个开挖坡面稳定。在3.5米深的基坑底平面上沿基坑四周挖设排水沟和汇水坑,以便排水。
5、为了防止突发桃花汛的河水不同程度的涨水,在开挖过程中,将开挖出来的土将围堰四周加高1.0米,以使岛面高程达到52.5米。
6、钢筋混凝土沉井下沉到位后,进行C20水下混凝土封底。
7、待5天混凝土强度达到C20后,将水抽干进行承台主体结构施工。
四、承台施工工艺
1、围堰、混凝土沉井施工
⑴、钻孔桩完成后,按筑岛围堰设计图进行加宽填筑,并按图铺盖好防水薄膜。薄膜入水端须用砖块将其沉入河床底,以增强止水效果。
⑵、按图测量放线,对基坑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打入钢桩,在桩与桩之间用5cm厚木板进行支挡防护。在3.5米高范围内设置两层支挡。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增加土袋护坡。
⑶、在3.5米深的基坑底形成一个工作平面,四周设置排水沟和汇水坑形成排水系统。从承台基坑内取出的土围填在岛面的四周,并在外围将岛面围高1.0米,使岛面高程达到52.5米,以增强抗桃花汛水的能力。围堰外侧拟用土袋进行堆码防护。
⑷、基坑开挖顺序应充分考虑机械施工作业平台的需要,宜先从最外侧开始开挖,再逐步往岸边边退边挖,以利于整个作业面的展开。
⑸、根据钢筋混凝土沉井围堰的轮廓尺寸放出其内、外环的周边线,再根据刃脚的形状尺寸进行开挖。开挖时,外围周边线在径向应适当扩大30—40cm,以便砌码编织袋,编织袋的内径应与围堰外径轮廓尺寸相吻合。开挖深度为1.0m,整个开挖的形状尺寸须与刃脚结构尺寸相吻合。坑槽开挖成型后,底部须夯实,以确保混凝土沉井浇注时不下沉。
⑹、5.0m高的沉井需按图进行配筋,立模,水平分层浇注,并且连续一次性浇注完。
⑺、待沉井混凝土强度达到C20,并经检查合格后,将刃脚处内侧的填土,外侧的编织袋掏空,让其下沉。掏土和编制袋时,须对称进行,以避免不均匀下沉。下沉时须用水平仪及全站仪跟踪测量。另外,为避免下沉过程中围堰外壁厚阻力过大,挖出来的弃土严禁堆放在围堰的四周。
⑻、待沉井下沉到所需设计深度后,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为保证刃脚处砼质量,水下砼导管位置不应靠围堰壁太近,在径向应有1.0m的距离。水下砼拌制时,须保证其良好的和易性及其陷度。
⑼.待水下砼达到C20以上设计强度时,将围堰内的水抽干进行承台主体施工。
⑽、承井下沉允许偏差:
沉井下沉应符合设计标高要求。
a.沉井底面中心和顶面中心与其设计位置中心在平面纵横方向的偏差,均不得大于沉井高度的1/50。
b.沉井斜度不大于1/50。
c.沉井平面扭转角度不得大于1°。
⑾、沉井偏差原因及预防措施
序号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 1 筑岛被水流冲坏或沉井一侧的土被水流冲空。 事先加强对筑岛的防护,对受水流冲刷的一侧抛填编织袋防护。 2 沉井刃脚下土层软硬不均 随时掌握地层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