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惠阳一中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生物周测06.doc

发布:2016-11-27约4.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 届高三生物周测06 班级: 小组: 姓名: 得分: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2.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4.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5.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6.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用去除脑但保留脊椎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____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中。 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结束,这一方向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_______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端________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段出现伸缩活动,该活动________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8分) 右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的产热量会,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反馈调节是指。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粱见图2. (1) 细胞分裂素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 (5)实验III 、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侧,用图I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页 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页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 .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肘性强度 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IX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 由过程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