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2019)必修二.pptx
;1.区位;3.工业分类;1.工业区位工业区位因素;材料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纺织工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上海的支柱产业。1949年纺织业工人占市产业工人总数的70%,棉纺锭产量占全国的47.2%,纺织业产值占市工业总产值的54.8%。
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当时在上海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上海充足且经验丰富的劳动力,早期也有外国的纺织厂进入,历史悠久,纺织技术先进。此外,当时的上海经济繁荣,资金充足。虽然上海并不是纺织原料的产地,但是上海港口条件得天独厚、水路陆路交通发达。但是80年代以后,纺织业日渐衰落。;探究活动二: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探究活动二: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探究活动二: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探究活动三:20世纪90年代后;探究活动四:宏观尺度区位分析;探究活动五:微观尺度区位分析;环境与工业布局;环境与工业布局;工业类型;工业区位;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环境质量
污染企业严格限制、达标排放
高新技术产业趋于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方
信息化水平
传统区位因素作用力减弱,新区位因素凸显,引导企业布局和集聚。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
集聚因素
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交流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运费交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
形成生产链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工业布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集聚效应;工业分散;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力丰富地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1.简述该公司选择全球布局的原因。;归纳总结——工业聚集和分散;欧洲西部工业区;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轨迹:
英国
德国
日本
东亚和拉美
中国东部地区
东亚、东南亚;1.查找有关资料,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兴起和衰落的原因。;2.说一说美国本土工业区转移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3.对比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布局条件,并作出简要评价。;1.自然条件:
●地形地质条件:地形平坦,地质稳定尽量避开地质灾害频发地区
●资源丰富:尤其是需求大量矿产资源的企业,能够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能源,能源资源(煤炭、水能、油气资源等)
●矿产资源(铁矿、有色金属等)
●水资源充足:邻近河流湖泊(河流既可以提供水源还能水运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自然环境优美(高新技术产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原料:原料指从自然界获得的矿农林等资源,有时也泛指半成品或零部件。
●土地:土地价格、面积等
●市场: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交通:交通便利,如铁路沿线、公路和沿河流布局、沿港口布局
●科技:高新技术产业需布局在科技水平高的地区(研究院和高校区)
●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寻找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低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则要求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优惠的国家政策能够给企业在当地发展带来便利。
●工业基础:工业基础好的地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能够为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基础:邻近商品粮、棉基地、乳畜业发达等。
3.环境因素: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布局
●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布局:盛行风的下风向、与季风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上风向
●对水有污染的企业布局:远离河流、地下水密集地区或布局在流经城区的下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良田和居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