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二章 B细胞应答.ppt

发布:2017-12-29约5.07千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细胞分化、发育的微环境: 1.生发中心的FDC高表达Fc受体和补体受体,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延长抗原在其表面存在的时间或浓缩抗原。 2.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维持Th细胞活化,并得到其辅助后,B细胞活化、增值、分化。 三、活化的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与成熟 活化的B细胞进入次级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 淋巴滤泡 副皮质区 (T细胞区) 髓质区 髓窦 输入淋巴管 输出淋巴管 膜 小梁 动脉 静脉 皮质束 被膜区 :静止B细胞 明区:分散的生发中心细胞和众多滤泡树突状细胞 暗区:分裂中的生发中心母细胞 B细胞在生发中心大事记 体细胞的高频突变 Ig亲和力成熟 抗原受体编辑 抗体类别转换 浆细胞的形成 记忆B细胞的产生 (一)体细胞高频突变 (somatic hypermutation) 分裂中的生发中心母细胞; 细胞分裂时Ig VH和VL基因的改变 每次细胞分裂时,Ig V区基因大约1000个bp中有一对发生突变;细胞每次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抗原受体会有一个突变氨基酸;每次细胞分裂有50%B细胞BCR突变 意义:形成B细胞克隆和抗体的多样性 (二)抗体亲和力成熟 (affinity maturation) 突变后抗体亲和力高于原先抗体亲和力的现象称为抗体亲和力成熟 突变后的B细胞 多数,低亲和力BCR的B细胞克隆凋亡 (三)抗原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 自身反应性B细胞 IgV(D)J基因重排 BCR修正成为非自身反应性B细胞 (四)Ig类别转换 (class switch) 重排。比较重排后H基因编码的产物,V区相同而C区不同,即识别抗原特异性相同,而Ig类或亚类发生改变。 又称同种型转换(isotype switch),一个B细胞克隆在分化、成熟过程中,VH基因不变,而发生CH基因片段的 影响抗体类别转换的主要因素: 1.抗原种类和免疫途径 蛋白质抗原----IgG;变应原---IgE; 口服---IgA;皮内或皮下---IgG 2.细胞因子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CUBY p271 f11-19 (四)浆细胞的形成 又称抗体形成细胞,是B细胞分化的终末细胞,主要特点是分泌抗体,因表面不再表达BCR和MHCⅡ类分子不能再与抗原起反应,也失去了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 (五)记忆B细胞的特点 不产生抗体; 低增值,长寿命,但需要有相应抗原存在。 再次与同一抗原相遇时,迅速活化产生大量抗原特异性抗体; 第二节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产生抗体的特征 免疫应答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初次接受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应答。抗原激活初始淋巴细胞 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免疫应答。抗原激活记忆性淋巴细胞 初次应答 Ag B 浆细胞 APC Th2 CD40 CD40L ② ① ② ① B表位 BCR 活化,增殖,分化 MHCII/T表位 TCR CD80 CD28 Bm IL-4,IL-5 CD40 CD40L Ag Bm Th2 浆细胞 Bm ① B表位 BCR ② ① MHCII/T表位 TCR CD80 CD28 IL-4,IL-5 ② 活化,增殖,分化 再次应答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抗体浓度 时间(天) 10 3 总抗体量 潜伏期 IgG IgM 初次抗原刺激 再次抗原刺激 潜伏期 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 1.应答灵敏度高:(1)记忆性B细胞表达的BCR亲和力高且MHCИ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水平增加,可高效结合低剂量抗原;(2)记忆性B细胞可强烈激活记忆性T细胞,并得到其辅助。 2.应答速度快:记忆性淋巴表面膜分子的表达类似于效应淋巴细胞,故反应迅速,潜伏期短。 3.应答强度大:特异性记忆性淋巴细胞数量特异性静止淋巴细胞,因此,应答强度大,平台期抗体水平高(约10倍),持续时间长。 4.抗体以IgG为主,初次应答中已经历过抗体类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