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方法与设备说课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整体设计: 单元设计: 实施设计:杨双 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 说课稿 1 课程整体设计 1-1 人才培养目标 1-2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1-4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3 面向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1-8 教学内容学时安排 1-5 教学资源体系 1-7 工作过程导向多元化教学方法 1-6 整体教学内容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 素质 能力 高技能人才 德、智、体、美 工作岗位适应的素养 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精操作 识工艺 懂维护 懂管理 1-2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课程目标与定位 3.1 课程目标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行动导向的项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规电弧焊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常规电弧焊方法焊接工艺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Company Logo 1-3 面向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能正确选择的使用常用焊条、焊丝、及保护气体 能进行氩弧焊、CO2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能力要求 1-4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实现课程内容局部设计 STEP 04 STEP 05 构建整体内容体系 STEP 06 分项目组织、实施及评估 STEP 07 制订课程培养方案 STEP 01 组织教学团队开展课程调研 STEP 02 确定岗位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 STEP 03 进行工作任务及专业能力分析 职业性 开放性 实践性 2007年,本专业积极探索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根据当前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确定焊接专业就业岗位群;通过岗位任务描述,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根据工作的相关性,将工作内容关联程度比较高,并处于同一个层级上的任务进行整合重组,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从而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行业企业分析 工作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人才需求调研 职业岗位及岗位群 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课程) 图1 课程开发流程图 2.3 课程改革的第三阶段 1-5 教学资源体系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焊接结构件生产与技能训练车间是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场所,该车间划分为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操作区。 6.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实操区按照企业工位模式设立学生实训工位,实训项目训练采用生产性的实境教学,实训期间学生的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以“企业职工”的角色学习和工作,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素养。 2 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涉及车辆制造、化工机械、冶金工业及能源工业等不同行业领域。其中,三一重工和中联重工均是有几万职工的全国特大型军工企业,生产工艺多样、设备齐全,既有典型的常规生产装备,也有现代化的专业生产线。其承担着本专业的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及顶岗实习等多项实践教学,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培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课程基于焊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应知应会的内容和要求,以电弧焊方法的实践操作能力、焊接工艺的编制与实施能力为主线,结合典型生产案例,合理选取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容。同时结合现代企业先进焊接技术的应用,增加了焊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力求体现该课程的先进性。。《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如图4所示。 1-6教学内容 4.1 内容选取 焊条电弧焊方法与操作 半自动CO2气体保护焊方法与操作 半自动钨极氩弧焊方法与操作 气体保护自动焊方法与操作 埋弧焊方法与操作 电弧焊基础 手工焊方法 自动焊方法 先进焊接技术 高能束流焊接 搅拌摩擦焊 焊接机器人 载体:焊接接头 方法能力:获取信息、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 较强的责任感、良好的敬业精神 母材熔化与焊缝成型 焊丝熔化与熔滴过渡 电弧热、电弧力、电弧稳定性 能力递进与拓展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图4 《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课程设计 学生感受操作 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指导 学生实践操作 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演示 教师检评 总结提高 图5 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以教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如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突破课堂本位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实训室或生产现场授课,教师边讲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图5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