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分析化学答案-new.doc

发布:2017-05-03约8.0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思考题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砝码受腐蚀;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③容量瓶与移液管不准确;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⑤试剂含被测组分;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⑧分光光度测定中,吸光度读数不准(读数误差);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⑩pH测定中,所用的基准物不纯。 答: ①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砝码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天平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做校正实验,使其体积成倍数关系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做对照实验,估计分析误差并对测定结果加以校正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防止样品吸水,用减重法称样,注意密封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用合适的指示剂,使其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波长精度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校准基准物 3. 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 答:误差是准确度的表示,是实测值与真实值偏离程度,而偏差是精密度的表示,是平行测量间的相异程度;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重现性,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前提条件。 7. 为什么统计检测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F检验,在F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t检验 答:精确度为准确度的前提,只有精确度接近,准确度检验才有意义。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思考题 3.下列物质中哪些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为什么? 答:直接法:K2Cr2O7, NaCl, AgNO3 有可以直接配制的基准物质 间接法: NaOH, H2SO4, HCl, Na2S2O3, KMnO4性质不稳定,无对应基准物质 5.若用硼砂Na2B4O7·10H2O基准物长期保存在硅胶干燥器中,当用其滴定HCl溶液浓度,则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 答:长期放于干燥器中结晶水会逐渐消失,即m会减小,根据CHCl=m/MV可知,用其滴定HCl,结果会偏低。 6. 写出下列物质溶液的电荷平衡 (1)H2SO4电荷平衡式:[H+] = [OH-] + [HSO4-] + 2[SO42-] (2)H3AsO4电荷平衡式: [H+] = [OH-] + [H2AsO4-] + 2[HAsO42-] + 3[AsO43-] (3)MgBr2电荷平衡式:[H+] + 2[Mg2+] = [OH-] + [Br-] 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的质量平衡式(总浓度为c) (1)Mg(OH)2 : [Mg] = c [OH-]-[H+] =2c (2)Zn2(Fe(CN)6): [Zn2+] = 2C C=[Fe(CN)64-]+[Fe(CN)53-]+[Fe(CN)42-]+[Fe(CN)3-]+[Fe(CN)2]+[FeCN+]+[Fe2+] (3)NaH2PO4 :[Na+] = C C = [H3PO4] + [H2PO4-] + [HPO42-] + [PO43-]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 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 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 答:HAc(Ac-)Ka=1.75×10-5; H3PO4(H2PO4-)Ka1=7.52×10-3; NH3(NH4+)Ka=5.7×10-10; HCN(CN-)Ka=6.2×10-10 HF(F-)Ka=6.8×10-4; (CH2)6N((CH2)6NH+)Ka=1.4×10-9 HCO3-(CO3-)Ka2=5.61×10-11 酸的强弱顺序: H3PO4 HF HAc (CH2)6N4H+ HCN NH4+ HCO3- 碱的强弱顺序: CO3- NH3 CN- (CH2)6N4 Ac- F- H2PO4- 2.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 答:(1)NH4CN [HCN] + [H3O+] = [NH3] + [OH-] (2)Na2CO3 2[H2CO3] + [HCO3-] + [H3O+] = [OH-] (3)(NH4)2HPO4 2[H3PO4] + [H2PO4-] + [H3O+] = [NH3] + [OH-]+[PO43-] (4) (NH4)3PO4 3[H3PO4] + 2[H2PO4-] +[HPO42-]+[H3O+] = [NH3] + [OH-] (5) NH4H2PO4 [H3PO4] + [H3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