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ldquo;少教rdquo;成就ldquo;多学rdquo;.PPT

发布:2017-05-06约2.13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少教”成就“多学” 厦门六中 李钢 2013年11月2日 “少教”即“精教” 教什么? 整合教材、优化重组、减少重复。 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 把握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方法; 阅读教材、图表解读、读书笔记、表达规范等方法。 通过自学与讨论难以理解的学科核心知识。 教材内容及学生阅历之外的学习背景知识 。 重要的学科思想、价值观。 “少教”即“精教” 怎么教? 先学还是先教,要“因材施教”,讲究效率。 教的重点是启迪思维,不是引导复制思维。 注意助学的适度性,避免过度帮助 精心设计导学案、前置作业; 起到激趣、导学、引思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总学时上留足自主学习时间; 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 在学情反馈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教;(讲授、点评) 精选练习,减少后置作业。 “多教”能否“多学” “少教”的目的是“多学” 多学成就学习素养 “多学”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多学” 的价值标准是“学会”、“会学”与“爱学”的综合体。 “多学” 不仅要学课标规定的“双基” ,更要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以及适合自己的学科学习方法,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学”的方式包括聆听、阅读、思维、表达。 立体式学习模式必须找到解决应试的突破口,才能实现常态化的目标。 “少教”才能“多学” “少教”的关键之一是“精选讲授内容”,只有较大幅度地删减课堂讲授内容,才能为学生的“多学”腾出足够的课堂时间。 “少教”的关键之二是提高讲授的效率。除了提升口头表达的艺术性外,可把有些原先需要用口头表述的话语用清晰明了的书面语言表达,即教师用书面语言在导学提纲中表达一些教材中较难理解的概念、原理。 “少教”才能“多学” “多学”的关键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对记笔记、作教材眉批、重要概念和原理的重新表达、易混易错问题的对比、讨论交流规则制定的指导要有具体指导,要精确把握课堂限时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对“让学生上讲台展示”的课堂行为要慎用。同样达到向他人表达观点的目的,学生在小组内的发言效率要高得多。 “多学” “多学”的目标—--“学会”、“会学”与“爱学” 三位一体。 “多学”的内容—--课标规定的“双基”、学科思想、学科学习方法、合作与沟通。 “多学”的方式—--聆听、阅读、思维、表达、动手。自主、合作、探究。 “多学”的动力—--责任心 求知欲 进取心 教学质量评价的几个维度 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即考试分数。它是当前教育所能直接测量到的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唯一评价指标。它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但却难以反映学习意识、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学习品质。这正是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得以流行的原因。 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重视学业成绩,但不是单纯追求学业成绩指标。 学习态度 社会责任决定求知欲望 求知欲望决定学习意识 学习意识决定学习动力 治学态度决定学习品质 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勇于创建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 考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学习评价的决定权。 合适的学习即最好的学习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 注入式教学纵容“等、靠、要”的学习心态; 正确处理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独立自学为主 ,合作学习为辅 独立思考是相互交流的重要前提 高度关注知识与技能获取的方式 独立思考与复制他人思维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学习能力 收集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知识迁移的能力 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 应试的能力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效率 预习、听课、笔记、作业、讨论、阅读、整理资料的习惯等 “少教”成就“多学” “少教”对“多学”起主导作用 正确的“少教”必然成就教师的“精教” 教师的“精教”必然成就学习的高效 “少教”是践行“少教多学”课堂理念的关键 让我们深思“少教” …… 学生轮流上台讲课应成为课堂必要环节? 前置作业完成的时间如何规定? 前置作业与后置作业的功能区别? 前置作业宜由教师个体或备课组设计? 将每节课精确划分出自学、讨论、点拨、精讲、练习的时间是否科学? “少教”应包含学生间的相互讲解和上台讲授? 管理制度如何推进“少教”:激励? 鞭策? “少教多学”如何促进减负? …… * * 什么是“少教”? 从课堂时间看: 减少教师讲授时间,留足学生学习活动(读、思、议、练)的课堂时间。 从学习内容看: 独立学习或合作交流能学会的内容、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不讲。 与传统讲授时间相比 与传统讲授内容相比 为什么要少教? 学业成绩 学习态度 学习方式 学习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