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C-CZ-17甜玉米种植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件编号 XHC-CZ-17 版 本 4.0 发布日期 2016-4-16 标 题:甜玉米种植规程 第 1 页,共 4 页 1.0目的:公司通过制定和实施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甜玉米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和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确保公司甜玉米产量的提高和质量安全。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甜玉米种植的全过程。
3.0职责
3.1原料基地负责对甜玉米种植规程进行编写、制定和修改。
3.2原料基地负责甜玉米种植规程的具体实施。
4.0工作程序
4.1规范化种植基地的选择
4.1.1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产地
广东省无公害甜玉米产地
4.1.2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自然条件
甜玉米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其生长发育要求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及土质。全生育期要求的积温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为1400-1800℃,中熟品种为1800-2100℃,晚熟品种为2100-2400℃。幼苗期、拨节期生长最适温度18-20℃,孕穗、抽雄期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4-26℃,灌浆期最适温度为24℃左右。年降水量为600-800mm可满足玉米生长要求,种植土壤以PH6-7范围内的砂壤土、黑土、冲积土为最适宜。甜玉米规范种植应选择集中连片、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灌方便及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有利于天敌繁衍的地域。
4.1.3规范化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
甜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地空气、土壤环境、灌溉水质的依赖性较强,其中土地是甜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源泉。工业“三废”、城市垃圾等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基地要远离和避开污染源,大气、土壤和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种植基地的土壤应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符合GB9137标准,水质符合GB5084农田浇灌水质标准。
4.2隔离种植
甜质型玉米基因属于隐性突变体,当与其他类型的玉米串粉后会失去固有的甜性、粒色等品质性状。为保持品种的固有品质,栽培时应采取时间隔离、空间隔离或屏障隔离。不同品种间花期错开30天以上或在甜玉米种植区周围300-400m内不能栽培非甜质型玉米品种。
4.3品种选择
依据种植基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经国家和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后期保绿期度长的新品种,同时兼顾公司对鲜穗的特殊要求来选择品种。我公司对于鲜穗,对外观性状和内在风味要求较高,要求穗行排列规则紧密、籽粒饱满、无秃尖,即外观品质佳;籽粒皮薄、无渣或少渣,特有香、甜、爽、脆的可口风味,即内在品质佳;还要求果穗出籽高、出汁率高。鲜穗质量符合广州市农业技术规范DB440100/31标准。
4.4播种
4.4.1播种准备
播种前3~5天选晴天把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2~3天,不能曝晒。种子要进行包衣剂处理,即播种前选用符合绿色环保标准并由国家审定通过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拟 稿 原料基地 编 制 余清兰 核 准 文件编号 XHC-CZ-17 版 本 4.0 发布日期 2016-4-16 标 题:甜玉米种植规程 第 2 页,共4页 4.4.2播种方式
直播,即当土壤深度为5cm处的地温稳定通过12℃、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时即可开沟播种。育苗移栽,甜玉米种子皱瘪,发芽、出苗比较困难,应选择土质疏松、整地精细、土壤湿度适宜的苗床育苗。育苗最好采用地膜加拱棚,既能防雨,又能防止拱棚内温度过高,以确保发芽适宜的温度;也可在苗床上播种后直接盖草篱,既防雨又能保持适宜的土壤温度,避免土壤板结造成烂种,有利于发芽出苗。若采用苗床播种,在播后约4天,幼苗刚出土时要全部撤去覆盖物,使幼苗完全露地生长,保证其生长健壮;移栽前7天,要进行炼苗。采用二叶一心小苗带土移栽,移栽后当天浇1次清粪水,如第二天天晴、温度高,还要再浇1次清粪水,防止小苗脱水,以利成活。
4.4.3播种方法
起畦开沟双行播种,每畦开两条种沟,沟深为2~5 cm,沟距(行距)30-40cm。开沟后,在沟内每亩均匀撒施复合肥10-15kg和米乐尔颗粒剂5kg防治了下害虫,并覆盖细土2 cm左右,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根据种植密度要求每隔30-35 cm点播种子,按品字型播种;最后浅覆细土盖种,清沟并平整哇面,播种时土壤水分要均匀、充足,若遇干旱天气则播后要及时灌水,播种后1天喷施除草剂:亩用60%丁草胺兑水50kg。
4.4.4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及种植形式等确定种植密度,水肥充足、株型紧凑、小穗型品种宜密植,水肥条件差、株型松散、大穗型品种宜稀植。春播每亩一般植2800-3000株,秋冬播植3000-3200株。甜玉米生产是一种商品性生产,既要考虑产量更要注重果穗的商品特性
显示全部